AI导读:

7月1日,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此前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也宣布自购浮动费率基金。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陆续获批。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自购行为,关注基金产品设计、费率结构等。

  7月1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基金份额。该基金为首批获批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之一,拟由华商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张明昕管理。

  华商基金在公告中指出,自购行为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

  此前,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包括交银施罗德、大成、宏利等,均宣布了自购旗下浮动费率基金的行为,自购金额多为1000万元或2000万元。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陆续获批发行。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管理费收费方式遵循“多赚多收,少赚少收”的原则,持有基金在一年及以上,共分为三档费率水平。截至6月30日,在首批获批的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率先发行的24只均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达226.82亿元。华商致远回报、信澳优势行业已于7月1日起正式发行。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可以作为投资者参考的一个积极信号,但投资者不应盲目跟风,应更多地关注基金的产品设计、费率结构、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又见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

(责任编辑: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