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主题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AI导读:
ESG理念成为银行保险机构推进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2025年一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33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未来需创新产品形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ESG投资高质量发展。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是银行保险机构推进绿色金融的关键工具。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5年一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33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一季度末存续规模接近3000亿元。此外,理财行业还推出了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一季度末存续近300只,存续规模超千亿。
近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宣传绿色投资理念,不断推出ESG主题理财产品。信银理财作为典型,截至2025年一季度,ESG产品存量规模近190亿元。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指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增长下,ESG主题理财产品已成为ESG投资的重要一环。自2019年国内首只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理财市场对ESG投资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严泓强调,ESG投资策略对投资者利益具有长期价值,应融入实际投资和产品创设中。尽管短期内ESG投资收益率可能与普通标的有差距,但其优势在于相关企业和标的的业绩指标更稳定、可持续。
董丹浓分析,目前ESG主题产品以固收类、低风险为主,截至4月29日,固收类产品占比超80%,风险等级R2及以下产品占比达73.99%。这类产品聚焦环境、可持续和社会责任领域,通过投资绿色债券、碳中和项目等底层资产,满足投资者稳健回报需求,同时实现环境效益。
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孙静表示,当前ESG投资逻辑已发生变化,从防范尾部风险转向全面风险管理,注重挑选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具备综合效益的优秀公司和投资机会。银行理财子公司也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董丹浓认为,我国ESG理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整体市场规模相比,ESG主题产品规模占比不足1%,投资者认知度不足,市场空间大。同时,银行理财机构正处于转型期,ESG专业能力需提升。此外,ESG主题产品同质化严重,策略单一,缺乏创新。
孙静指出,资管机构需与投资者沟通ESG投资的意义,包括兴银理财在内的多家机构已与信托、基金等合作,取得良好业绩。资管机构重视ESG人才吸纳,招聘中纳入ESG指标,引进相关人才。
为进一步发展ESG投资,董丹浓建议,一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固收+ESG权益”“碳中和挂钩期权”等策略;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建立独立ESG投研团队,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评估能力;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同时,借鉴海外经验,推动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促进ESG投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