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规定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对业绩不达标者将降薪。数据显示,近半数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业绩难达标,但北交所主题基金超额最优。后续落实将结合行业实际稳妥实施。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将基金公司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与持有人利益紧密绑定,这一规定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其中,公募基金经理“绩差即降薪”成为《方案》的核心要求,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明显下降;反之,则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这一改革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的规定。按照新规追溯过去三年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哪些基金经理将面临降薪危机?哪些基金真正做到了持续提供超额收益?以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薪酬管理,后续执行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一、近半数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业绩难达标

《方案》旨在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同发展,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场成立超过3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5695只,截至5月8日,这些基金过去三年的业绩平均跑输业绩基准8.3%,其中超7成基金同期业绩表现低于其业绩比较基准。如果按照新规“跑输基准10%”的“降薪线”划定,共有2783只基金过去三年的相对收益表现未能达标,占比超48%。

二、基金业绩达标率与A股牛熊同频

基金收益的“达标率”不仅受基金经理主动投资能力影响,还与A股市场的整体环境密切相关。在A股表现弱势的年份,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也相对欠佳。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基金在过去连续五年年末都未能达标,这些“反向穿越周期”的基金及其基金经理,可能是此次薪酬改革更核心的目标对象。

三、近三年北交所主题基金超额最优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434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三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过20%,61只超过50%。其中,华夏和汇添富旗下的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基金,过去三年跑赢业绩基准超过100%,得益于北交所板块的行情与弹性。

四、276只基金通过“中长期超额收益考验”

以三年期进行年度滚动考核,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5年期间,每年年末都能够连续在三年维度上跑赢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276只。其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产品最多,拥有最多中长期超额优异产品的公募机构并非万亿规模的头部大厂。

五、后续落实:结合行业实际稳妥实施

《方案》迅速获得了公募机构的关注与解读,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方案》建立以业绩比较基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相当于强化了基金投资的“锚”和“尺”。不过,对于以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薪酬管理,后续在执行上仍有诸多问题需要关注,如基金经理具体的绩效扣减幅度、涉及基金经理变更的产品的考核等。但展望后续落实,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将会秉承“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态度,结合行业实际,稳妥实施,给予行业机构充分的调适时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