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市场迎来新一轮发行潮,摩根士丹利基金推出的大摩景气智选尤为引人注目,由2024年度权益类基金冠军经理雷志勇执掌。但近期其业绩波动与持仓结构调整引发市场对其新基金未来表现的审视。同时,指数增强基金发行热潮兴起,反映出投资者对低费率、透明化工具的偏好。

  财联社4月23日讯(记者吴雨其)近日,公募基金市场再次掀起产品发行热潮。在一系列新基金中,摩根士丹利基金推出的大摩景气智选尤为引人注目,由2024年度权益类基金冠军经理雷志勇掌舵,主打“稳健成长”策略。

  然而,光环之下,这位明星基金经理近期业绩的波动与持仓结构调整,使得市场对其新基金的未来表现持审慎态度。业内人士指出:“冠军标签是双刃剑,带来流量也带来高期待,但投资世界里,过往成绩绝非未来保证。”

  雷志勇的新基金能否打破魔咒,唯有时间能解答。

  新基金亮相能否扭转颓势?

  发行公告显示,大摩景气智选将于4月21日至5月14日公开发行。作为混合型基金,其目标是自下而上选股,挖掘成长潜力公司,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5%+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5%”。这或为一款覆盖全市场的主动管理型产品,与雷志勇过往专注科技与数字经济的风格略有差异。

  雷志勇作为去年的权益冠军,为该基金增添了魅力。他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出身,曾在中国移动、东莞证券、南方基金等机构任职,2014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基金,逐步晋升至权益投资部总监。2024年,他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以69.23%收益率夺冠,远超第二名。

  但2025年市场环境对雷志勇不利。截至4月21日,他管理的3只基金中,仅大摩万众创新盈利,其余两只年内收益为负。代表作大摩数字经济A净值下跌7.56%,同类排名靠后。业绩波动引发市场对其新基金稳定性的疑虑。

  成败皆因科技股,规模激增面临业绩压力

  尽管大摩数字经济近期表现不佳,其规模却在2025年一季度逆势增长。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该基金规模达52.33亿元,较2024年底的29.34亿元大幅增加。规模扩张或源于投资者对雷志勇历史业绩的信任,但近3个月该基金收益率为-15.06%。

  雷志勇的“成败皆因科技股”。2024年,他凭借重仓AI算力与消费电子龙头股斩获超额收益。但2025年以来,这些标的集体下跌。持仓结构显示,雷志勇坚守科技赛道,反映出对AI长期逻辑的坚持,但也暴露了对短期市场风格切换的误判。

  耐人寻味的是,雷志勇曾看好2025年AI投资机会,但市场走势与其预判背离。与此同时,大摩万众创新得益于军工板块反弹。这种“左右互搏”的局面,暴露出雷志勇投资框架的局限性。

  指数增强基金发行热潮

  截至目前,4月全市场共有114只新基金发行,其中80只为指数基金,24只瞄准指数增强策略。相比之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冷清。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发行规模同比激增,反映投资者对低费率、透明化工具的偏好。

  这一趋势与近年来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行业轮动频繁,主动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雷志勇虽2024年凭借AI赛道大获全胜,但2025年风格切换让其措手不及。量化策略兴起也进一步挤压传统主动管理空间。

  雷志勇的新基金若能有效挖掘被低估的成长股,或可创造超额收益。但当前市场对基金经理容错率极低,一旦重仓板块调整,规模与业绩的负反馈可能迅速形成。

  基金研究员表示,雷志勇新基金发行恰逢职业生涯微妙时刻。一方面,冠军光环仍在,规模增长显示部分投资者认可;另一方面,近期业绩滑坡也让市场警惕“冠军魔咒”重演。

  投资者选择这只新基金需权衡多重因素:全市场选股能否分散风险?雷志勇能否拓展能力圈?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答案,但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基金经理需证明策略持续有效性。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