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一季报揭秘:港股配置聚焦科技与消费
AI导读:
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多只基金显著增持港股科技龙头及新消费标的,聚焦科技互联网巨头与智能汽车、新消费两大方向。港股市场仍是价值洼地,科技型企业进入价值重估通道,AI技术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的披露,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逻辑逐渐清晰。
Wind资讯数据显示,一季度,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中欧互联网混合、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等产品显著增持了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控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W”)及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以及理想汽车—W、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美团—W等新消费标的。
聚焦两大方向
一季度,港股市场在消费红利释放和科技产业升级的推动下,迎来结构性行情。
从基金持股情况看,腾讯控股成为最受公募基金青睐的港股,被27只产品重仓。中芯国际、阿里巴巴—W、理想汽车—W、小米集团—W、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等也被基金重仓持有。
目前,基金对港股的重仓主要聚焦两大方向:一是科技互联网巨头,如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二是智能汽车与新消费,如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W”)、泡泡玛特。
例如,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对小鹏汽车—W一季度新增买进120万股;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对理想汽车—W增持56.69万股。
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刘伟伟在一季报中表示,看好智能驾驶产业趋势。
多家基金经理强调,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强劲的增长动力是加仓核心逻辑。
例如,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发现了中国科技互联网的强劲增长动力和中国AI的广阔发展前景。
港股市场仍是价值洼地
多份基金一季报认为,科技型企业已进入“价值重估通道”,而AI技术突破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港股在今年年初走出独立行情,风险偏好得到较大修复。但由于新一轮海外超预期因素扰动,港股估值又回到接近2025年行情启动前的水平。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曲少杰表示,看好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同时,也看好中国新兴消费潜力。
对于港股配置价值,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当前仍是价值洼地。一旦海外不确定性因素阶段性缓和,港股的风险偏好将再次得到极大修复。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理财师姚旭升认为,港股当前配置价值凸显:一是估值处于全球主要市场低位,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二是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将支撑消费、科技领域企业盈利增长;三是港股通资金持续净流入,外资配置意愿提升。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AI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当下,龙头企业的技术壁垒与生态整合能力,或将成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一季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持续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兴消费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