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托管新规出台,苏州银行等多家机构被罚,行业集中度或提升
AI导读:
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因基金托管业务违规被江苏证监局处罚。证监会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行业生态,压实托管人责任。多家机构认为新规或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苏州银行日前因基金托管业务存在多项违规,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今年年初,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也因基金托管业务存在内控、人员管理等多方面问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证监会就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行业生态,压实托管人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多家机构分析认为,新规或将推动基金托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江苏证监局4月11日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局对苏州银行的基金托管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存在人员管理、估值核算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决定对苏州银行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苏州银行于三年前获得基金托管资格,但业务拓展并不顺利。
此外,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也于今年1月底分别被江苏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基金托管行业形势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业集中度加剧、部分托管机构未切实履责等。此次修订要求托管人采取必要手段核查验证基金管理人提供的信息资料,强化客户及产品准入要求,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适用“一托到底”情形及相关托管要求。
多家机构分析称,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的修订将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甬兴证券指出,银行是基金托管业务的主要参与方,市场份额高度集中。新规对基金托管业务的准入、展业等要求更加严格,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安永则认为,新规可能推动托管行业结构优化,小型机构可能面临淘汰,头部机构将考虑接轨国际。
未来,托管机构在保护投资者、监督管理人方面的职责将被进一步压实。托管机构需要更为审慎地考量提升管理人准入门槛,强化对管理人的管理。同时,托管机构还需构建智能化服务能力,增强对管理人资质审核及存续期合规管理的精准性。这将有助于推动托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