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金融欺诈等不法活动日益猖獗,众多资管机构纷纷发布风险提示,告诫投资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非法网站、虚假公众号、App等。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指出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非法活动,通过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方式骗取投资者钱财。

【导读】金融欺诈频发,资管公司密集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警惕假冒欺诈。

今年以来,金融欺诈等不法活动日益猖獗,手段不断翻新,极具欺骗性。为此,众多资管机构纷纷发布风险提示,告诫投资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非法网站、虚假公众号、App等,以免上当受骗。

机构频繁示警假冒欺诈风险

4月9日,招商证券资管发布警示,提醒投资者警惕假冒公司名义的非法证券活动。公告指出,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招商证券资管及其法定代表人、员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引流,诱骗投资者加入虚假投资群,下载假冒交易App,参与虚假投资,甚至直接骗取现金。

招商证券资管详细列举了仿冒情况,不法分子盗用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员工信息,未经授权建立群聊、直播间,冒充公司人员开展非法活动。同时,诱骗投资者下载假冒交易软件,这些软件中的证券交易数据均为虚假,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

此外,4月3日,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国)也发布警示,提醒投资者警惕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诈骗。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及员工,以“投资交流、办理网课、培训费退费”为由,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App,骗取钱财。

中加基金也表示,近期发现不法人员通过抖音平台介绍伪造的本公司香港子公司企业App,误导投资者投资。伴随非法活动频发,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提醒投资者警惕。

年内非法活动频发,欺诈手段多样

今年以来,东海基金、万家基金、嘉合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已多次发布警示公告。万家基金发现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义,通过“课程退费”等名义诱骗投资者下载假冒App,进行投资充值、转账等违法犯罪活动。

长盛基金、中银基金、银华基金等也先后发布澄清公告,指出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非法活动,通过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方式骗取投资者钱财。这些欺诈手段多样,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关键词:金融欺诈、资管机构、风险提示、假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