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两大500亿基金,助力产业升级与国资并购
AI导读:
上海重磅推出两个500亿级基金,包括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新动能。两大基金的推出,将成为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助力产业升级与国资并购。
上海重磅推出两个500亿级基金,助力产业升级。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正式启幕。会上,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发布,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强劲新动能。
其中,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市区协同主导产业项目。而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0亿元,涵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两大500亿级基金的推出,将成为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
千亿基金群助力产业升级
创新是上海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项目,汇聚了大量先进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创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主体,其发展亟需持续的资金支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在此背景下,上海推出500亿元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可谓正当其时。
回顾去年,上海已成为创投圈最大的活水,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早期、小微企业、长期项目和硬科技领域。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的落地,将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助推力。
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上海启动的500亿级基金,既能为科创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促进产业链集聚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各环节能力,还能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定产业的战略性投资,以大基金带动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放大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从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筑巢引凤的阶段性成果来看,上海新兴未来产业已呈现“聚链成群”态势。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瞻10条重点产业链,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方案”。面向“十四五”,上海将持续强化产业生态、不断孕育优质企业、进一步放大集群磁吸效应,为全球投资者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带来新机遇
为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同步发布的500亿级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本市重点产业领域强链补链。
近年来,国家和上海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其中,《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上海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为此,上海国资国企紧抓市场战略机遇期,加快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与社会资本开放合作,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能级。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是深入实施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将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围绕加快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一批高质量并购,推进相关产业整合与升级,打造重点领域龙头企业。
记者注意到,上海国资并购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先行先试,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如国泰君安完成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券业航母;上海建科集团与上咨集团实施重组,强化协同效应;上海电气计划通过收购,获得发那科机器人50%股权,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据悉,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主要由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发起,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聚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在集成电路领域,关注集成电路装备、设计、材料、零部件等领域,以全球化视角寻找境内外优质标的。在生物医药领域,定位于“链接全球、服务上海”,聚焦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问题,加快构建生物医药“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在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领域,聚焦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对相关优质标的进行并购,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在消费产业领域,重点布局品牌与生活方式、消费体验服务、医疗健康、消费科技等方向,通过投资并购有效赋能消费产业高质量增长。
前期,上海市国资委已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基金分类监管和实控基金管理人管理,提出对基金包括并购基金进行整体投资组合和长周期考核评价,引导国资基金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截至2024年底,国资存量基金优化整合完成进度已超过60%,盘活约400亿元资金投入新设基金。
上海:全球创新策源地
整体来看,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政策资金保障,通过资本力量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华兴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力行表示,上海政府部门已成为企业的外部合伙人,两个500亿级基金的推出,华兴资本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投行拥有丰富的项目源,希望助力上海高端制造业以及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向“新”求“质”的道路上,上海已成为创新策源地,涌现了一批产业龙头链主与独角兽企业。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等覆盖行业龙头,带动培育数百家“链上”企业;也孵化出小红书、阶跃星辰、高仙机器人等一大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此外,根据《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观察报告》,2024年中国新晋18家独角兽分布在11个地区,其中上海新晋4家,位居全国之首。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上海65家企业上榜,位列全国第二。
上海之所以成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风险投资首选地、产业创新高地,离不开上海市政府的精准施策。
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认为,上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创新环境,该公司研发中心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是看中这里的“创新磁场”,希望能在上海看到未来科技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也能快速找到合作伙伴。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