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蛇年伊始,上海国资动作频频,成立了一支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并完成了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子公司的增资。该基金聚焦六大颠覆性技术领域,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大幅增至50亿元,上海国资持续发力,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科创板日报》2月18日讯(记者陈美)蛇年伊始,上海国资动作频频,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和颠覆性技术领域。《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上海成立了一支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同时,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的子公司也完成了大规模增资。

  春节前,上海国资就已发力:发布了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策略,并与新老投资人签订了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作意向,该基金规模有望达200亿元。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吴高斌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海作为科创先锋城市,当地国资通过硬科技投资手段,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旨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成立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和增资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为了在支持未来产业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聚焦6大领域,上海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正式启动

  该基金由临方投资和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相关主体作为主要发起人,主要聚焦能源低碳、先进制造与未来交通、科学仪器与新型试验系统、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与芯片、智能技术等六大颠覆性技术领域。

  作为LP之一的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主要负责长三角区域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发现、遴选、管理和服务,致力于加快构建“联合研究院+基金+孵化器”的创新模式。

  2024年,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完成了首笔投资:以155万元的出资额认缴武汉迪鹏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股份,占股31%。股权穿透显示,武汉迪鹏的大股东为武汉武创院投资有限公司。

  武创院同样是一家专注于颠覆性技术的国企。2024年,其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了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中部节点——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此次,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投资的武汉迪鹏,在2024年就获得了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拨款的500万元经费支持。

  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特邀副理事长高泽龙表示,上海在颠覆性技术培育上具有多重优势,包括科研资源与人才、产业基础与生态、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

  高泽龙指出,上海汇聚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张江实验室等,为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在颠覆性技术领域,上海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尤其是在合成生物学、AI for Science、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高泽龙认为,上海经济发达,金融、交通、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为颠覆性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应用场景。

  2024年6月,上海市科委发布了《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设立了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半年来,已完成了生命健康、未来能源、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一批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布局,培育、引进了多家科技企业。

  上海创业投资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上海国资持续发力

  除了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的成立,近日,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创业投资”)的注册资本也由11.3亿元大幅增至50亿元,增幅达342%。

  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信息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2400万人民币增至38.94亿人民币,增幅惊人。

  股权穿透显示,上海创业投资由上海国投间接全资持股。上海国投作为上海国资的重要代表,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期,与上海国投相关联的上海海迈先导零部件材料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正式成立,出资额高达40亿元。

  投资人表示,总资产超千亿元的上海国投,是上海国资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涵盖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多个专项及子基金。“最新增资的上海创业投资,是上海国投布局早期投资的重要一环,旨在发现和挖掘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

  数据显示,作为GP,上海创业投资直接参与了20个项目,包括上海上创超导、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作为LP,又出资了浦东科投、蓝湖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

  底层资产分析显示,上海创业投资所投项目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在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以上海国投为代表的上海国资,在上海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