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私募罚单不断,监管部门对私募机构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已有28家私募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被罚。严监管态势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不良私募机构正在有序退出,私募行业环境不断得到“净化”。

2月11日,厦门证监局发布一则罚单信息显示,厦门博孚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中,存在将基金投资管理职责委托他人行使的情形,厦门证监局决定对该公司及相关负责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今年以来,私募罚单不断。截至2月12日,年内已有13地证监局对28家私募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开出40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违规机构和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罚款等监管处罚措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维护投资者利益。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私募行业严监管态势不减,监管部门对私募机构多方面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多家私募机构在展业过程中未能践行投资者保护理念,违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存在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使用夸大表述宣传私募基金产品、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此外,还有部分私募机构将业务委托给他人。

对此,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对部分违规私募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进行“双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双罚’制有利于落实责任制,促使其谨慎履职,从私募机构内部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行业环境持续优化

在各地证监局加大私募违规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同步采取措施,对部分被处罚的机构有诚信信息等提示,对私募机构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低、信息报送异常、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等也会有提示信息。

付建认为,在严监管态势下,私募机构要重视信息披露,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公信力,也有利于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与此同时,不良私募机构正在有序退出,私募行业环境不断得到“净化”。截至2月12日,今年以来已有28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

付建表示:“私募机构需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