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沪深300ETF等指数基金表现超越主动管理型基金,收益率显著领先。文章探讨了指数基金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投资者应如何选择。

2024年,沪深300ETF等指数基金异军突起,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了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收益率也显著领先,这一转变打破了过去几年的常态。

股神巴菲特一直力荐个人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因为在美国市场,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难以匹敌指数基金。然而,在中国A股市场,主动管理型基金长期占据优势,造就了一批明星基金经理。

近年来,随着权益类基金持续低迷,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逐渐消散,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信心大打折扣。面对未来,投资者是应继续青睐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是转向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渐露锋芒

2019至2021年间,主动权益类基金备受追捧,规模不断攀升,孕育了众多明星基金经理。相比之下,巴菲特推崇的指数基金表现平平,收益率远不及主动管理型基金。

主动管理型基金主要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不低于80%)、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不低于60%)和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0~95%)。

例如,2021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2.66%,中位数收益率为10.64%,均高于被动指数型基金的8.55%和5.91%。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整体表现也优于被动指数型基金。

然而,2022年股市走低,原本因高仓位(约95%)而应亏损更严重的指数基金,实际表现却优于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仅灵活配置型基金凭借更灵活的仓位管理超越了指数基金。

2023年熊市延续,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依旧无法与指数基金抗衡,灵活配置型基金亏损略少,主要归因于较低的股票仓位。

2024年股市反转上扬,主动权益类基金完全跟不上市场步伐,平均收益率和中位数收益率均不到指数基金的一半,表现不尽如人意。

以下为权益类基金历史表现一览表: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2021年初至2024年的四年间,各类权益类基金整体亏损,其中指数基金亏损幅度最小,平均收益率为-5.17%,中位数收益率为-9.61%。偏股混合型基金亏损最为严重,平均收益率为-22.5%,中位数收益率为-25.25%。增强指数型基金也未跑赢指数基金。

基金公司还推出了增强指数型基金,以超越指数为卖点吸引投资者。结果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增强指数型基金整体表现优于被动指数型基金;但2024年,被动指数基金略胜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2021年至2024年四年间的收益率,被动指数型基金表现更佳。这凸显了指数基金的独特魅力,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基金经理即便操作频繁,也可能不如直接跟踪指数,选股和择时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指数基金表现优异的原因

指数基金表现优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持股分散,单只股票对基金投资组合影响小。许多基金经理靠重仓热门股成名,一旦热门股降温,股价下跌,对基金业绩影响较大。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股市下跌时,许多基金经理降低仓位,错失了2024年的上涨行情。而A股市场涨幅集中在少数交易日,错过即错失。指数基金高仓位,不会错过上涨行情。

三是投资成本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通常在1.5%,即便有所降低,也需1.2%,而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在1%以下,部分甚至低于0.5%。仅管理费部分,指数基金就远低于主动权益类基金。

虽然费率差异看似不大,但长期累积,效果显著。

总之,对于基金投资新手,建议选择指数基金,因其投资逻辑简单,指数上涨即可盈利。对于有投资经验的人,可选择长期业绩超越指数基金的基金,以获取更高回报。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原标题:主动权益类基金VS被动指数基金:哪个更胜一筹?)

(责任编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