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话语权增强,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其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增强。公募基金如何更好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备受瞩目。指数基金持股比例上升,预计将持续增强“话语权”。境内机构在参与治理上呈现新特点,中小股东表达反对意见愈发活跃。公募基金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成熟的必然要求。
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推动“长钱”入市的背景下,营造“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其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不仅影响公司定价,还深入公司治理。公募基金如何更好地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行使投票表决权,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备受市场瞩目。专家认为,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推动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与治理水平,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华创证券近期研报显示,被动投资规模快速攀升,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已超主动权益类基金。预计指数基金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将持续增强。截至2024上半年,被动基金持有比例超10%的个股达81只,A股前10大股东中含ETF基金的公司有1294家。展望未来,指数基金将加速发展,成为市场重要参与者,并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分红水平、引导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易方达基金、紫顶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境内机构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正在构建并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及基础设施。目前,境内机构在参与治理上呈现三大特点:人员分工细化、内部制度文件完善、投票态度谨慎。部分机构已设立ESG研究团队,负责尽责管理,包括投票研究、公司沟通等。在投票态度上,境内机构较为谨慎,反对率较低,但在中小股东利益受损时,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投反对票。
紫顶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度提升,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更积极,特别是临时股东大会参与率增长迅速。同时,中小股东表达反对意见愈发活跃,增加了议案被否决的情形。借鉴境外经验,成熟的尽责管理工作体系需内外兼修,包括内部组织架构、人员、流程、信息系统支持,以及外部研究、运营支持。我国也在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市场人士认为,公募基金用好“投票权”是资本市场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公募基金积极参与持股公司治理,充分行使股东权利,是对受托义务的充分体现。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长期经验表明,这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与治理水平,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