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大涨下,ETF规模冲刺5万亿。8月25日沪指逼近3900点,两市成交额创新高。ETF交投火爆,全市场规模近5万亿,亚洲最大。百亿ETF数量破百,新产品不断涌现,未来规模可期。

  A股延续大涨行情,ETF突破5万亿规模已是临门一脚(ETF规模)。

  8月25日,沪指涨1.51%逼近3900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3.1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944亿,创历史第二高成交额(A股市场)。两市ETF交投火爆,收盘成交额达5558.48亿元。科创100ETF汇添富、科创芯片国泰ETF一度20%涨停,科创板50ETF及多只创业板指数ETF涨幅超15%,虽高溢价未持续但买盘力量汹涌。值得注意的是,8月22日全市场ETF规模已达4.97万亿,即将突破5万亿元。国内ETF规模今年4月17日突破4万亿,仅用4个月,5万亿规模近在眼前(基金规模)。

  今年7月中国ETF规模以6117亿美元超越日本(6109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国内百亿ETF数量突破百只,10家基金公司旗下百亿ETF超5只,华夏基金以14只领跑,易方达基金13只紧随其后。沪指3900点在望,ETF规模水涨船高。4月17日突破4万亿后,再次来到5万亿门前。这四个月万亿规模增加,多归功于A股与港股大涨行情。今年ETF份额增加1377.51亿份,同比增5.19%,总规模增1.23万亿,增幅33.11%,单日成交额较年初几近翻倍。新发ETF219只,ETF基金数目达1271只。规模增加比重远超份额,因市场赚钱效应显著,ETF净值增加(基金公司)。

  回顾A股ETF万亿之路,每次跨越时间缩短。第一个万亿历时16年(2004年12月-2020年10月),2004年首只ETF问世,前两年仅华夏上证50ETF一只,全行业用3年突破百亿,8年超千亿,品类从低波、规模宽基向行业、主题、策略延伸,规模与品类双增,2020年10月全市场ETF规模突破万亿。第二个万亿用3年(2020年10月-2023年12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首只千亿规模基金,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等超800亿元,31只ETF规模破百亿。中小公司加速布局,行业百花齐放。第三个万亿仅用10个月(2023年12月-2024年9月)达成。国九条明确指数化投资方向,证监会简化ETF注册发行流程,提高上市速度,降低门槛。中证A50ETF、中证A500ETF成现象级产品。第四个万亿跨越缩短至7个月(2024年9月-2025年4月),受益于“924”行情,ETF投资者跑步入市,2024年底ETF总规模达3.72万亿,产品数量破千只。股票型规模指数ETF与跨境型ETF成增长双引擎。第五个万亿跨越有望压缩至4个月,市场行情带动ETF新发与净值攀升。债券ETF和行业主题ETF表现亮眼,债券ETF年内资金净流入3164亿元,规模达5530.8亿元,诞生两大千亿规模赛道ETF。股票ETF中,行业主题ETF涨幅明显,金融行业份额增加最大,中证机器人指数主题份额增加最多(ETF发展)。

  全市场百亿ETF数量破百创历史新高,10家基金公司领跑。市场大涨带动ETF规模攀升,截至最新,全市场规模超百亿ETF增至101只,新晋百亿ETF多为热门产品。宽基ETF资金流出明显,千亿ETF保持6只。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值上涨超40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超2900亿元。百亿级别以上ETF以较少数量占全市场ETF规模大头,101只百亿ETF合计规模3.77万亿,占比近76%。华夏基金旗下百亿ETF最多,达14只,合计规模7285.11亿元,易方达以13只、6698.11亿元紧随其后。国泰基金8只排名第三,广发基金7只位列第四。华泰柏瑞等6只百亿ETF,华泰柏瑞旗下百亿ETF合计规模5172.48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嘉实基金和华宝基金分别有5只百亿ETF。

  新产品持续涌现。今年1月,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丰富产品体系、优化发展生态、加强监管等方面提措施。指数投资成基金公司发力业务。随着指数开发,供给端发布新指数,新产品上报接踵而来。8月19日至22日,10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双创”AI指数5月14日发布,成份股涵盖AI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领域。8月20日,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将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等三个指数,兼具跨市场和单市场。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发布,与北证50指数构成“双指数时代”,相关指数产品上报在路上。对多数基金公司而言,ETF是永不停歇的战场,市场配合与基金公司布局下,国内ETF规模未来可期(基金产品)。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