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华为、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智能眼镜赛道,AR与AI融合的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与交互终端的入口,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走进展厅,记者看到一群群体验者佩戴着头显设备或AR眼镜,在虚实交叠的光影中专注地挥动双手。这些看似对着“空气”的动作,实则正与眼前的虚拟界面深度交互。

展会现场,柴刘斌摄

5月15日—16日,2025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博览会围绕“AR+AI智能眼镜专场”等多个主题开展论坛活动,同时设有展览区、XR设备体验区等,参展企业涵盖娱乐、文旅、教育、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吸引众多目光。

“2025年是AR眼镜行业的破局之年,也是大浪淘沙之年。”星纪魅族XR业务线总经理郭鹏在大会上表示,AR与AI融合的智能眼镜将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与交互终端的入口。结合AI技术,AR眼镜正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服务”,实现从文字语音交互到视觉识别、任务执行的跨越,成为AI发展的“加速器”,备受行业瞩目。

据悉,华为将于5月19日召开新品发布会,宣布将发布“智能眼镜”。还有消息称,谷歌或将在五月的发布会上展示搭载显示屏和Gemini的AI眼镜原型。Meta最快或将在年内发布带有显示功能的AR眼镜。随着华为、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智能眼镜赛道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从“科技秀场”走向“生产力工具”

“眼镜是与手机、汽车并重的三大主力产品之一,承担着探索下一代AI终端的重任。”郭鹏演讲时佩戴着一副AR眼镜进行提词,这一细节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郭鹏戴着AR眼镜

事实上,这已成为近段时间智能眼镜行业的一个有趣现象——不少厂商负责人在公开演讲时都选择以AR眼镜作为提词工具,展现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多款 VR/AR 设备已在医疗、工业、娱乐等领域落地应用,正从“科技秀场”迈向“生产力工具”,助力行业发展。

在Rokid展台前,来体验其“未售先火”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的观众络绎不绝。此前,Rokid创始人祝铭明曾在一场大会上佩戴此款眼镜,并借助其提词功能发表主题演讲,Rokid Glasses因而出圈。记者现场体验该款眼镜,49克的重量佩戴舒适,镜片中绿色的文字清晰,功能体验上镜腿的触控偶尔不够灵敏。工作人员称,这款眼镜并非最新的调试版本,功能上会有些瑕疵。据了解,RokidGlasses将在六月下旬正式出货。

RokidGlasses智能眼镜,柴刘斌摄

索尼的空间现实显示屏同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站在该显示屏前,体验者用眼睛能够看到十分真实的3D画面。据索尼中国战略总监刘迎欢介绍,公司的空间现实显示屏采用裸眼3D技术,通过摄像头实时追踪观看者的双眼位置,结合微型光学透镜,呈现逼真的3D效果。该技术已应用于展览展示、工业设计、医疗等多个领域,助力行业发展。

索尼空间现实显示屏,柴刘斌摄

雷鸟创新在本次展会展出了多款突破性产品。其中消费级AR眼镜雷鸟X3 Pro,是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V3 AI拍摄眼镜集出色画质相机、快速准确AI、高音质耳机等于一体,搭载与阿里通义深度定制的AI大模型,销量领先。

“2025年会有更多的行业进来,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好事,可以促进行业更快地发展,让生态更繁荣。”雷鸟创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百镜大战”的三个关键词浮现

目前,智能眼镜主要包括轻AI音频眼镜、拍摄型AI智能眼镜、显示拍摄型(AR+AI)智能眼镜,三种眼镜的技术含量依次上升,功能性依次增强,轻量化集成难度也依次加大。

在这样一个新兴的科技产品赛道,“百镜大战”的背后是创新解决方案、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的“百花齐放”。在2025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产业探索的三个关键词。

刘怡鹤摄

第一个关键词是轻量化,即“AR/AI眼镜首先是一副眼镜”。一个普通镜框的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而市面上大多数智能眼镜都超过了40克。近视人群每天要佩戴眼镜十几个小时,因此企业必须考虑用户的佩戴感受,让用户感受到舒适,实现全天候佩戴。

除了轻量化的演进方向,夹片式智能眼镜也应运而生。微光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夹片式AR眼镜,近视人群无需配镜,只要在普通眼镜上夹上AR眼镜,就能实现AI翻译、导航、阅读题词等功能。

第二个关键词是场景,其重要性贯穿从消费决策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环节。线下体验是消费者购买智能眼镜的重要决策环节,智能眼镜的体验性有助于为线下眼镜店带来引流作用,推动智能眼镜的普及与发展。

第三个关键词是市场,即谁会购买AR/AI眼镜?业内认为,海外市场对于墨镜有可观的需求,而墨镜夸张的造型也为电子模组提供了容纳空间。但国内的情况不同,目前,国内的智能眼镜大多在线上成交,消费者以乐于尝鲜的科技发烧友为主,线下近视眼镜消费被视为国内的蓝海所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