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面对公众对体重管理科普知识的迫切需求,医务人员利用新时代媒介传递科学知识。当前科普环境复杂,专业人员全力发声但效果不佳。本次培训会提升医务人员科普能力,强调科普内容需因人而异,构建体重管理健康教育的公信力量。

“当前的科普环境复杂多变,医务人员需勇于担当,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时代媒介,秉持科学严谨、符合专业指南的态度,向大众传递体重管理的科学知识。”面对公众对体重管理科普知识的迫切需求,在近日“体重管好健康更好”健康体重管理年专题行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蔺宏伟教授向同行发出了呼吁。

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民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但肥胖等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体重管理”已从临床诊疗扩展到国家战略层面,关乎全民健康。蔺宏伟坦言,互联网平台充斥着夸大宣传,误导公众,甚至有人更相信“山寨营养师”的带货话术,而非专业医生,导致健康危机频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黄小天教授也分享了身边因盲目跟风网红减肥法导致健康受损的案例。

如何让科普内容深入人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专业人员虽全力发声,但科普效果往往不佳,这是医务人员科普时的痛点。本次培训会针对痛点,提升医务人员科普能力,构建体重管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和公信力量。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副院长招顺带教授表示,培训中的九字真言印象深刻:科普要让百姓“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培训邀请跨领域专家,整合优质资源,让她受益匪浅。未来她将尝试更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医学知识。

黄小天教授表示,以往科普视频过于刻板,本次培训让她意识到科普要接地气。今后将转变思维,以“朋友”视角建立情感联结,用鲜活语言、生动案例和实用内容开展科普。

蔺宏伟教授强调,减重科普需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状态定制内容。青少年减重需谨慎,避免过度节食影响发育。孕妇控制体重时,需关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补充,保障母婴健康。目前科普内容尚待精细划分,医务人员需不断探索。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