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教育上市公司财报显示,AI成为最大亮点,公司级AI战略投入频现,教育大模型产品井喷亮相。同时,财报也暴露出主营业务布局线下的公司如何全业务链条落地AI赋能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AI是近期教育上市公司财报中的最大亮点,成为教育科技战略升级的关键。

  “人工智能与科技战略升级”“公司级AI战略投入”等表述频现财报,AI已站上公司战略层面;教育大模型产品也集体亮相,堪称“井喷元年”。

  然而,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却显露出一些疑问:主营业务布局线下的公司,如何全业务链条落地AI赋能?已推出诸多AI工具,为何无自研底层技术计划?人工智能已成公司战略,为何不急于推出新一代大模型原生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发现,教育公司的AI战略犹如一座“冰山”,教育大模型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更大体量在于提升生产力。生产力提升,将推动更多产品面世。

  海面以上与海面以下,不仅不矛盾,而且浑然一体。

  不同定位的大模型产品

  4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近日密集发布的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中,大模型产品踪迹处处可见。

  豆神教育年报披露,2024年10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垂类大模型应用“豆神AI”。科大讯飞年报介绍了智慧教育业务的多项子业务,均已深入应用AI。视源股份年报披露,希沃教学大模型升级至2.0版本。华图山鼎年报披露,公司做了多个应用级的AI产品。

  这些大模型产品直接面向用户,有些已具备替代上一代产品的潜质。猿辅导将小猿口算APP升级为小猿AI APP,作业帮也将快对作业APP升级为快对AI APP。

  有些产品则是为了提高传统产品的效率。比如,公务员面试AI点评系统针对面试培训市场的两大痛点,提供精准、高效、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

  2024年年报发布季是教育大模型产品的首次集体亮相,对行业意义重大。但大模型产品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AI提高教育公司生产力

  隐藏在海面以下的部分是什么?答案是产品以外的整个生产链条。

  好未来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彭壮壮介绍,AI对教育内容生产、服务体系、研发效能带来影响,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与可能性。

  华图教育轮值CEO蔡金龙表示,华图教育的AI战略是“三位一体”:推动全岗位全场景AI提效;实现全学习场景AI赋能;打造原创的有特色的AI大模型

  AI赋能正在教育公司的中后台生产流程中上演。课堂智能问答系统能够自动回复学员的常规问题,智能批改系统能够自动批改学员作业。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是一体两面的。作业帮图书业务负责人表示,与传统教辅公司相比,新进入教辅图书市场的教育科技公司编辑人员更少,因为可以借助AI技术进行产品研发。

  蔡金龙进一步表示,移动互联网和AI是深刻改变教育行业的两个关键技术,但影响有别。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生产关系,AI则影响生产力,让原有模式效率更高。

  自研大模型和应用的节奏

  了解教育AI“冰山”全貌,有助于解答年报中的疑问。营收主要来自线下业务的公司,如何全业务链条落地AI赋能?已推出诸多AI工具,为何无大模型计划?

  对于第一个问题,线下教育公司只要收集学员数据,同样可开展AI赋能。华图教育通过APP提供面试AI点评,配合线下面试培训班使用。

  对于第二个问题,教育公司不必全盘另起炉灶,可接入第三方模型。新东方将开源大模型与内部AI技术结合,推出诸多AI工具。

  目前,只有少数头部教育公司自研教育大模型,但已有几十家教育公司备案深度合成服务算法。

  整合第三方服务也可降低成本。在营销、获客等通用场景,使用第三方技术服务的成本低于自研。

  “一些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核心数据和能力的环节,则必须采用自研算法,进行私有化部署。”蔡金龙说。

  对于何时推出大模型原生APP,考验的是教育公司的市场决策和执行能力。目前,教育细分赛道的领跑企业不急于对旗舰产品进行大改版,主要是它们坐享最大市场份额。

  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潜能巨大。大模型产品同样具备这样的潜能,且跃跃欲试者众多。据报道,新通教育近日孵化出AI雅思备考产品。

  正因此,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才如此集中出现教育大模型产品。冰山在成长,浮出水面的部分自然增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