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首单定增落地,权益类资产受青睐
AI导读:
光大理财成功参与外高桥定增项目,标志着我国首单银行理财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正式落地。多家机构表示将加大权益类资产布局,强化指数化投资。业内专家指出,银行理财涉足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投研能力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引导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光大理财”)以其管理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成功参与上市公司外高桥(600648.SH)定向增发项目,标志着我国首单银行理财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正式落地。与此同时,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机构均表示将加大权益类资产布局,强化指数化投资。业内专家指出,银行理财涉足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投研能力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光大理财成功参与外高桥定增
4月16日,外高桥发布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确定发行价格为11.02元/股,发行股数为2.25亿股,募资总额24.7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11名发行对象中,光大理财赫然在列,其获配股份约181.5万股,金额近2000万元,限售期为6个月。
光大理财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基于风险管控,逐步加大资本市场布局。近期已增配ETF等指数化投资工具,并将加大对上市公司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投资力度。参与外高桥再融资项目即为其中之一。
光大理财认为,定增直投相当于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需安排含权益仓位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并尽量选择中长期产品,做好“组合+分散”安排,确保产品流动性管理和市场风险监测,保障投资者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光大理财率先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不仅响应政策号召,也预示着理财资金将持续入市。在政策支持下,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正积极投资资本市场,光大理财此举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是服务实体经济、丰富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的有效方式。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理财资金通过参与定增项目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推动权益类资产受青睐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今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此外,证监会还修改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也修订了相关承销制度,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银行理财机构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中银理财表示,将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内需板块,并布局指数策略、指数增强策略等含权类理财产品。交银理财、浦银理财也表示将持续增持ETF,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
徽银理财、苏银理财、北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已实际出手增持ETF。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认为,理财公司参与ETF投资,将引导资金流向重点国家战略领域,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投研能力、投资者教育需提升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97.22%,混合类产品占比2.47%,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较小。
娄飞鹏分析,理财产品主要面向稳健型投资者,因此主要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混合类、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可能与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及投资者风险偏好有关。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银行理财以稳健回报为主,权益市场波动大,上市公司定增并非“稳赚不赔”,因此说服银行理财人群参与难度较大。银行理财可通过“固收+”方式参与定增,但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业内人士指出,参与权益类投资对理财公司管理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方面。需设计长期限封闭式产品,避免短期赎回压力与定增锁定期冲突;同时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选择好投资标的,并做好信息披露。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