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引领塑料回收商业化,助力循环经济升级
AI导读:
巴斯夫在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表示,通过与客户共创,实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在下游产品中的商业化应用。其展品展示了塑料回收利用的新商机,同时面临商业化挑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标志着循环经济新阶段。
“今年主题的目的仍是让市场看到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在日前举办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亚太区特性材料部负责人鲍磊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但今年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公司通过与客户共创,实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在下游产品中的商业化应用。”
巴斯夫今年最热的展品是其与KPR尊王合作推出的安全鞋,以及与泰科电子联合推出的新款汽车连接器。这两项产品创新,意味着巴斯夫的材料回收完成了从技术验证到正式商业化的转型,展现了塑料回收利用的新商机。
当前,高性能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纺织等领域,其生产过程能耗高且废弃物难降解,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技术层面,当前任何回收路径都具备可行性,但商业化的可行性仍是挑战。鲍磊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化学回收技术目前面临上游供应商数量有限、材料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回收材料选择面窄、成本高。废弃材料回收利用需要整个产业链及生态系统协同实现。
鲍磊伟称,当前很多国家已通过生产者责任制延伸制度(EPR)实施政府监管,推动废弃物的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提出到2025年,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并在深圳等城市开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逐步全国推广。
资源循环不仅意味着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与升级,更隐藏了万亿商机。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标志着国内循环经济已进入“国家队”主导的新阶段。
在全球工业加速低碳化转型的当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市场,正成为材料技术创新的中心。深耕汽车与电力基础设施,成为本次橡塑展参展企业的共识。巴斯夫接下来在华投资规划的焦点也直指这两大板块,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