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正式发布三大先导母基金,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以36.5亿元母基金出资带动172亿元社会资本,覆盖光子芯片至基因治疗等多个硬科技领域。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2024年7月,上海正式推出三大先导母基金,此举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4月10日,在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年度会议上,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强调。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三大先导母基金形成了“上海+先导+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以36.5亿元母基金出资带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了4.71倍的放大效应,目前正进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的遴选阶段。

截至目前,两批子基金已吸引近200家前沿科技企业入驻,覆盖光子芯片至基因治疗等多个硬科技领域。

戴敏敏指出,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设立、当年投资决策的高效运作,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对于未来,母基金将进一步发挥“耐心资本”的优势,在三个方面持续努力:

首先,明确“战略性”发展定位,深耕国家核心领域,推动三大先导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加速产业链升级,确保我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履行“功能性”引领使命,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母基金依托平台优势,深化与国资央企、民营外资等经济主体的合作。

最后,强化“专业性”运营能力,打造顶尖的产业投资体系。选拔具备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管理及运营团队;加速推进科创产业研究院、科创基础研究基金会的设立,积极构建高效协同的发展生态。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基金的管理人,上海国投先导总经理温治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过去一年母基金的成就:一是“强基础”,打造先导产业的科技支撑;二是“建生态”,激活协同创新网络;三是“聚优势”,确立上海在产业变革中的领先地位。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在集成电路领域,先导基金积极投资晶圆厂和IDM厂商,重点布局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及关键设备、材料、零部件,同时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与自主性。

在生物医药领域,母基金通过创新策源巩固医药研发优势,聚焦创新药、创新器械、供应链和跨学科交叉,助力上海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标杆。

在人工智能领域,母基金在AI算力、模型、数据语料方面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多点突破,解决资源分布不均、商业化落地进展慢等问题。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