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养旅游成为银发族新宠,市场规模达千亿级。涵盖医疗养生、旅居养老等服务体系,吸引险企、房企、旅企入局。产品创新与技术赋能成为市场提质增效关键,资源互通破解承载力不足问题。

新华财经上海4月10日电(谈瑞)“冬天住三亚避寒,夏天去威海吹风,春秋两季在千岛湖钓鱼。”季节交替之际,“候鸟老人”们又开始了迁徙之旅。与年轻人的旅行方式不同,如今的“银发族”热衷于康养旅游,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千亿级蓝海市场。

与海外市场不同,国内康养旅游展现出更开放的包容性,涵盖疗愈体验、休闲度假等健康主题,并深度融合医疗养生、旅居养老等服务体系。这种旅游形态既满足银发人群对自然疗养的追求,也通过专业服务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产业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随着庞大的银发增量持续涌入,康养旅游已经从小众领域切换至主流赛道。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1.2亿次,2025年预计将加速增长。

“桑榆暮景”改写产业逻辑

“60后”新老年群体的登场改写了银发经济的逻辑。他们“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保障较好、消费意愿强烈”,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在2024年10月下旬至年底,东北地区老年人前往云南过冬的订单数同比增幅高达82%。

这一趋势背后是代际特征的转变。“60后”群体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健康状态良好,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升级为“发展型”,带动老年旅游市场向高单价体验游跃迁。

康养旅游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也得到了政策端的强力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和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

险企、房企、旅企三分天下

康养旅游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局,其中,保险企业、房地产开发商与旅游服务商三大派系形成鼎立之势。各大头部险企都将康养旅游视为新的增长曲线,推出各具特色的旅居养老项目。

房企系则联动旗下地产资源,以“空间运营+资源整合”见长。绿地集团旗下绿地康养集团,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开发和运营了国际化综合性康养社区。

除了险企和房企,传统旅行社以及OTA平台也纷纷瞄准银发人群的健康、养生需求,拓宽产品线。

康养旅游2.0时代的突围图景

据预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康养旅游将加速迭代。市场供给高速扩容的同时,产品服务同质化、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产品创新与技术赋能将成为市场供给提质增效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出的“旅游+健康”套餐,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优势,打造综合服务产品,可吸引大量老年游客。健康大数据将是未来康养旅游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

产业集群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则被视作突破区域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安徽推动“大黄山康养旅游带”建设,陕西宁陕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资源互通正在逐步破解单一目的地承载力不足问题。

老龄化脚步渐近,但新兴的蓝海赛道也随之蓬勃兴起。险企、房企、旅企合力,银发族的“诗和远方”终不会远。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