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明小长假落幕,今年旅游市场“淡季不淡”。飞猪数据显示,国内游人均支付金额同比去年增加约5%。短途自驾游引领市场新风向,成为主流。老年人也加入假日出游大军,消费活力显著增强。

  4月6日,清明小长假落幕。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飞猪发布的《2025清明假期出游快报》显示,国内游人均支付金额同比去年增加约5%,短途自驾游引领市场新风向。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仍以短途游、周边游为主,但叠加“年假+”拼假模式,长途出行增幅亮眼。清明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幅达到两位数,显示出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往年清明并不是旅游旺季,但今年清明的旅游市场却更加活跃。年轻人敢休假、走得更远了;老年人也加入了假日出游大军,多方数据表明,今年旅游市场消费更具活力。”

  上山进村县城再出圈

  清明节与春天到来,返乡祭祖与赏花成为清明小长假的两大主题。今年清明假期,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堵山”替代“堵车”成为热门话题。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深圳梧桐山、安徽天柱山等景区累计搜索量环比增幅超过80%。

  除了山上“长满游客”,村子里也被拥挤的人潮包围。这个清明假期,“村游”成为老少咸宜的旅行方式。境内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民俗、赏花和古镇游三大主题撑起半边天。

  清明假期作为春季出游的重要节点,倒逼旅游业者进一步创新“节气+文旅”的融合。美团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全国县域五星酒店热度同比上升近35%,县域景区热度上升超254%。更多年轻人搜索县城酒店、县城景区,追寻原汁原味的差异化旅游玩法。

  从郊野休闲观光到“打野体验”,乡村游步入深度旅游新阶段。美团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打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28%,成都、重庆等地搜索热度位居前列。

  消费同比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看似人们更多涌向了小地方,但旅游消费仍在上升。短途自驾游不仅满足了家庭和小团体出游的私密性需求,也为探索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便利条件,直接带动了租车市场的繁荣。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消费新势力是“新银发”。去哪儿数据显示,“新银发”成为最强消费新势力,老年人入住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三成,是增幅最高的群体。随着有钱有闲的“新银发”批量退休,他们也成为文旅市场争抢的热点群体。

  据了解,今年各地景区纷纷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泰山景区投入“登山助力机器人”,银发旅游列车成为今春焦点,一些景区增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以方便老年游客游览。

  此外,叠加“年假+”拼假模式,长途出行也贡献了消费增量。清明假期与年假灵活组合的“拼假”模式,成为打工人的热门选择,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增长一成,酒店预订量增幅达到两位数。

  从消费水平来看,尽管以短途游为主,但旅游消费并未因此缩水。随着“微度假”概念的普及,人们更注重旅行的舒适度和体验感,选择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住宿环境。

  美团旅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清明小长假独特的节气优势,吸引年轻人走进大自然体验春日风光,而传统节日民俗与赏花、美食等新玩法交汇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深度旅游的内涵。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