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普惠金融在浙江义乌等地助力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广发银行推出“商城E贷”等产品解决小微企业现金周转难题。数据显示,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是普惠金融服务的“比武场”。在浙江义乌,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众多小微企业,助力其迅速成长。普惠金融,正成为义乌小微企业茁壮成长的催化剂。

3月27日,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B区0990号的“嘉轩织带”摊位上,商户负责人高晶正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向境外客户介绍各类丝带产品。记者看到,五颜六色的丝带塞满了不大的摊位空间。高晶表示,产品大量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区,由于出口结款周期长,很多时候需要借助银行资金周转。她使用的广发银行“商城E贷”线上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现金周转难题。

广发银行义乌分行副行长杨畅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商贸城里,深入了解商户的融资需求。“商城E贷”作为商贸城专属产品,基于商户征信数据,实现了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目前已有近500户商户申请使用。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

广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德明介绍,近年来,广发银行持续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各地分行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建立全类型产品体系,变“遍地撒网”为“有的放矢”。为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广发银行成立了以总行党委书记、行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行动方案,力争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961亿元,增速为9.8%。普惠型小微贷款“量增价降”,得益于各方的协同发力。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依法共享企业信用信息,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幅提升走访对接效率。

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可持续性。银行通过数智化转型路径,利用最新技术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获悉企业因业务拓展和技术升级面临资金需求后,银行迅速组织专业信贷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了800万元授信。

2024年,广发银行推动普惠金融2.0模式转型,通过产品数智化转型,把前端真实数据、贸易背景信息引入产品审批模型,实现线上化批量、精准获客。同时,加强风控模型迭代和调整,提高内部风控效率,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另外,通过普惠金融+保险的服务模式,也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创新研发“网络安全保险+”服务项目,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保险+技术服务+风险保障”的“全链路”服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