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当前春招旺季,多家就业平台出现“养老规划师”等招聘信息,声称轻松月入十万。然而,这些看似高薪的岗位实则多为保险、地产行业的变相销售渠道,部分企业涉嫌虚假招聘等违规操作。求职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高薪诱惑。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轻松月入十万元?——揭秘“养老规划师”招聘乱象

  新华社记者吴文诩、余佩璇

  当前正值春招旺季,多家就业平台出现“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养老事业合伙人”等招聘信息,有的声称“工作内容简单,轻松月入十万”,引发求职者关注。然而,这些看似“体面高薪”的岗位,实则多为保险、地产行业的变相销售渠道,部分企业涉嫌虚假招聘等违规操作,严重扰乱就业市场。

  “体面高薪”新职业?

  在一些招聘软件中输入“养老规划师”,会出现多种岗位名称,如“养老顾问”“健康财富规划师”等。这些岗位薪资待遇诱人,但工作内容却多与销售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权相关。

  记者调查发现,求职者投递简历后,多家公司人事专员回复称,“养老顾问”主要负责销售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权,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有的公司甚至提供“两万提成外加一万六奖励”等高额回报。

  此外,从“获客”到推销,此类工作都有固定“技巧”与“话术”,如通过线上推广获取客户手机号,再邀请参加线下活动,或通过大额保单客户的二次转化等方式进行“客户流通”。

  揭秘虚假招聘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招聘企业采用“先伪装,后摊牌,再吸引”的“增员”套路。一些中小微招聘公司以“养老顾问”等名义代为招聘保险业务员,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

  同时,高额“薪资”虚假宣传也是企业吸引求职者的常用手段。一些企业打着“月薪数万”的旗号,实则底薪有责,且需完成固定单量才能获得提成和底薪。

  更有甚者,以测试为名套取求职者个人隐私信息,如微信好友数量、家庭年收入等,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不要轻信“无门槛”“高收益”诱导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养老产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行业内企业良莠不齐,新职业的业务范畴定义模糊,需进一步完善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和行业规范,谨防以养老规划师为名侵害老龄群体利益。

  对于求职者而言,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新职业诱导。在求职过程中,要识别招聘信息的“危险信号”,警惕过度包装的岗位,核实企业资质与行业背景,咨询从业者了解实际工作内容。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