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全产业链积极向好,产业发展迈入关键期
AI导读:
北京市发布能源工作要点,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去年以来,氢能行业应用场景增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4年,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地区。面对现实挑战,“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需进一步找准方向,加快实现提质提速发展。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印发的《北京市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提出,以“安全、绿色、创新、协同”为核心,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在交通领域大规模应用,并探索在建筑发电、工业、供热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这一政策为氢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自去年以来,氢能行业的应用场景持续增加,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整个行业的发展路线图也日益清晰。在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表示,加氢站的建设已经到了规模化推动的关键时刻,只有实现规模化,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更好的应用。
氢能全产业链积极向好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各环节均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新疆库车、宁夏宁东等地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已经建成,这些项目不仅贯通了可再生氢的制取、储运、应用流程,还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过25万吨,我国占比超过50%,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地区。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实施,氢能被正式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志着我国氢能的管理属性发生了重大转变。
2025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相关产业集成式发展新模式,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有序推进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建设,稳妥有序探索开展管道输氢项目试点应用。
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氢能产业经历了关键发展阶段,初步构建了涵盖“制—储—输—用”各环节的较为完整的氢能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迈入关键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面对氢能应用经济性有待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及转化率有待提高、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等挑战,“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需进一步找准方向和实施路径,加快实现提质提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已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消纳压力增大,而氢储能具备大规模、长周期的优势,因此,规划建设大型氢能设施成为解决用氢贵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氢能联盟副秘书长马天才表示,对于氢能产业来说,储存和运输仍是瓶颈。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将氢气运输到需求地是完善商业模式的关键。此外,中国氢能联盟还发布了《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到2060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发展路径。
展望未来五年,余卓平认为,氢能产业应在应用端发挥作用,进入应用市场。预计“十五五”时期结束时,氢能燃料电池车将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