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吉林省2024/2025雪季圆满收官,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295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吉林省以“东雪西冰”全域布局,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打造冰雪经济发展新高地。

阳春三月雪,润物亦有声,吉林省2024/2025雪季迎来收官时节。据测算,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和21%。从长春冰雪新天地的光影盛宴到查干湖冬捕的非遗传承,从松花江畔国际赛事接连上线到长白山区雪场时空连线,吉林省以“东雪西冰”全域布局,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产业矩阵等推动“白雪换白银”,打造冰雪经济发展新高地。

雪润文脉,文化基因焕动冰雪场景

这个雪季,最具文旅流量的“友情客串”莫过于传统神话IP哪吒。在“魔丸与灵珠”持续刷新票房纪录的时候,18米高的冰雕哪吒和16米高的花灯敖丙,分别在冰雪新天地和长影世纪城帅气亮相,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冰雪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成为吉林省冰雪经济的一大亮点。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吉林省各地文旅部门和景区通过融合国潮文化与冰雪资源,搭建“宜种草,可沉浸”的体验场景,促进了冰雪流量的提升。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本雪季期间,吉林“室外滑雪场”搜索量超1000%,“长春冰雪新天地”搜索量上涨571%。

历时5个月的雪季里,冰雪与文化的对话次第展开:长白山依托小说《盗墓笔记》进行线上慢直播,让粉丝见证雪雕版“云顶天宫”的打造;微短剧《冰雪娘子传奇》取景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将东北民俗、乡村振兴、美景美食融入剧情,增添了地域亲和力。

文化基因赋能冰雪场景,既有“潮元素”也有“暖元素”。吉林省多家雪场推出人参代茶饮,供雪友免费饮用,让大家在温暖的细节体验中对人参等土特产有了更直观地了解。此外,中医康养馆也在雪场设立,通过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疗法服务雪友。

传统戏曲的“加盟”也是吉林省本雪季的一大亮色。吉林市将冰雪与戏曲结合,在各雪场推出京剧、评剧、吉剧等演出,让夜晚雪场变国风秀场。

从“网红城市”延吉出发,驱车两小时即可到达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这里依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指挥部等遗址,将红色文化与户外运动、温泉康养、高山雾凇、民俗民宿等结合,擦亮“长白山第一村”招牌。雪季期间村里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实现了“借雪生金”。

冰雪体育、旅游、装备等“冰雪+”全链条发展,文化是关键。吉林市冰雪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杜认为,本雪季吉林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离不开传统文化在冰雪中绽放的光彩。

雪链夯基,全域发展撑起新高度

3月16日,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举办“光猪节”活动,标志其本雪季的经营正式“封板”。这家雪场的前身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整个雪季客流量同比增长约20%。

吉林省现有雪场68家,雪道数量361条、总面积1414公顷、总长度398公里。本雪季全国雪场滑雪里程榜前三十名中有1/6来自吉林省。借势冬奥东风,吉林省在过去10年以“东雪西冰”全域布局,形成冰雪城市群。

2021年,吉林市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去年12月,《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吉林省进一步构建“4+X”冰雪产业体系,并加速“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

“4+X”体系之下,冰雪科技在本雪季绽放出更多的光芒。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雪厚成势,四季联动赋能全面振兴

春分时节,长白山依然存蓄着厚厚的积雪。主打春季冰雪户外活动IP的长白春雪徒步大会在长白山北景区启幕,吸引2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参与。

吉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四季联动的体系,以雪季流量延伸至四季消费场景,实现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在非雪季时间举办低空飞行、越野UTV、帐篷露营等山地娱乐项目,实现了夏季营收的盈余。

吉林省将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工程推进,赋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到2030年,全省冰雪旅游接待规模要达到3亿人次,冰雪旅游出游总花费要达到5400亿元。

四季联动促四季繁荣的预期,也让外埠资本投下更多信心票。去年12月,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在吉林市举办,吸引了多国外交使节、商协会代表、跨国公司负责人参与。

吉林省冰雪旅游热度不减、增幅持续、影响力再攀升,实现了“名利双收”“人财兼得”。雪季圆满收官,也让吉林省对打造冰雪经济发展新高地更加志在必得。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