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代销收藏品市场乱象频发,监管新规10月施行强化约束
AI导读:
近年来,银行代销业务快速扩展至收藏品,但流通性不佳。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10月施行,强化约束,推动行业转向质量深耕。投资者购买收藏品时需谨慎,银行应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回归买方顾问角色。
近年来,银行代销业务迅速扩展,其产品范畴已延伸至收藏品领域,如退市钞“人民币大全套”等,这些产品虽以“投资收藏”为卖点,但流通性并不理想。2025年3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颁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强化准入和销售等方面的约束,引导行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深耕”转变。专家强调,银行在金融营销宣传中应充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回归其“买方顾问”的本质角色。
收藏品市场,尤其是钱币收藏领域,近年来持续升温。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藏品,其中不乏从银行购买的退市人民币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收藏品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但其流动性却常常成为问题。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应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或谨慎选择。
银行代销业务跨界扩张,收藏品成新宠
近年来,银行代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理财、保险产品,扩展到私募基金、贵金属制品,甚至涉足收藏品市场。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多数银行并未直接代销收藏品,但部分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如有客户需求,可由第三方公司驻点进行产品讲解。
关于金钞、钞王、退市钞“人民币大全套”等产品的定位,有城商行人士指出,这些产品已不属于货币范畴,而是被包装成商品进行销售,涉及电商、行业协会、拍卖公司等多个渠道。
记者注意到,“人民币大全套”实际上是退出流通的旧版货币与贵金属、纪念章等工艺品的组合,其卖点在于“投资收藏”,甚至附赠“金钞”“连号钞票”等。在各大电商平台,这类收藏品琳琅满目,价格从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
然而,收藏品市场的火热并未带来理想的流通性和升值空间。有买家反映,通过银行代销渠道购买的“人民币大全套”产品,银行却拒绝回收。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此类产品的投诉也屡见不鲜。
例如,有消费者投诉某银行在推销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纪念币时,夸大其现金价值和收藏价值,并误导消费者认为该套纪念币可随时在邮币卡交易平台出手。然而,当消费者在邮卡币交易平台咨询时,却被告知该套人民币纪念钞价值远低于银行宣传。
针对银行代销业务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2025年3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施行。该办法要求银行对合作机构实施名单制管理,从源头杜绝“无照驾驶”;禁止捆绑销售、承诺保本收益;需持续跟踪产品风险,督促合作机构尽职履责。
新规的实施将推动银行代销业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专家指出,代销业务的本质是银行以信用为媒介连接资产端与客户端,因此银行应回归“买方顾问”角色,而非仅充当发行方的销售渠道。同时,银行在推介收藏品等投资产品时,应充分披露产品信息,避免误导消费者。
(关键词:银行代销、收藏品、流动性、监管新规)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