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签宝陷电子签名合规争议,行业风险备受关注
AI导读:
e签宝在华侨系案件中专班沟通会上回应公章真假争议,引发电子签名行业合规性讨论。投资者质疑假章流出,e签宝解释称提供工具性质接口产品,并约定实名认证责任委托给客户。行业专家呼吁加强电子签名行业合规性,工信部正在开展深入调查。
“我们只是技术工具,公章真假由牦牛科技负责”,3月18日,电子签名服务商e签宝高管在浙江华侨系案件专班组织的沟通会上,面对投资人追问时抛出争议性回应。这一回应再次将电子签名行业的合规性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下称《电子签名法》),即将迎来它的二十岁生日。半个月前,华侨系黄金理财诈骗案投资者代表与e签宝管理层进行了第二次正式沟通会,关于电子签名行业技术合规性、责任边界与行业生态的争议备受关注。
华侨系暴雷事件后,中国黄金集团旗下公司中鑫国际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声明华侨系涉案公章为假公章,而e签宝作为电子签名行业龙头公司被推上风口浪尖。投资者质疑假章如何从e签宝流出。
在“318”沟通会上,e签宝高管解释称,公司向华侨系平台牦牛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是工具性质的接口产品,且约定将实名认证的义务和责任委托给牦牛科技。这一说法再次引发电子签名认证行业服务底线的讨论。
央视“315晚会”曾曝光电子签被高利贷利用,部分电子签平台的“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受害者签署电子合同后发现收款方为虚假身份。在《电子签名法》颁布20周年之际,电子签名行业的合规性困境和隐含的系统性风险备受关注。
此次沟通会的相关会谈资料显示,e签宝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有两套流程:一套是工具类产品,即提供接口供客户调用;一套是官网产品,即签约流程在e签宝平台实现。侨行天下使用的为第一类产品。
记者从华侨系员工处获得的e签宝与牦牛科技合同也佐证了“约定认证委托”和“让渡”认证“责任”的事实。合同中明确指出,通过集成e签宝软件功能实现电子化签约是基于牦牛科技的需求,牦牛科技可自行确认签约流程和需验证的要素。
对于华侨系投资人来说,e签宝将认证责任交给借款人显得荒唐。他们希望看到中鑫国际和e签宝面对面发声,澄清章的真假,也希望电子签行业厂商站出来为行业澄清。
北京一位律师表示,不管工具类产品还是Saas产品,都要符合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行业服务的底线需要坚守,不能为客户的不正当需求降低审核标准。
电子签名行业匿名投资人表示,“约定认证委托”与“让渡认证责任”等做法并不是行业“惯例”,而是潜藏着高额利润的灰色区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相关投资者回复表示,正在开展深入调查,并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相应处理。专业人士指出,工信部的回复明确界定了e签宝作为注册机构(RA)的身份,并强调其承担着实名认证审核的法定责任与义务。
未来,随着工信部《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电子签名全流程将不再允许将认证工作授权给第三方,必须由同一家企业独立完成。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子签名行业的合规性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