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门诊预交金并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就医体验。改革后,住院预交金将减少,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门诊预交金并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制度。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预交金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通知》要求2025年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自2025年6月30日起执行。

取消门诊预交金意味着患者就医更加便捷,经济压力减轻

预交金是患者在门诊或住院前预先支付的一笔押金,作为后续治疗费用的保障。过去,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和缴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设立了预交金制度。然而,现在很多地方已取消门诊预交金,全国公立医疗机构也将于3月起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已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取消或降低预交金,旨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就医体验

取消门诊预交金意味着患者不会因为费用问题延误治疗,降低住院预交金则减轻了患者住院前的经济压力。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先看病,后付费”的制度逐渐推行,取消或降低预交金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改革后,住院预交金将减少。国家卫健委表示,将从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和降低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两方面进行改革。同时,优化门诊收费流程,患者在门诊就医时可自愿选择支付方式,并公示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接受群众监督。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