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加大,消费贷利率走低
AI导读: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注重提振消费,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高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低于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时,也需关注消费贷背后的风险,确保金融支持消费的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注重提振消费,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除了创新消费贷产品,提高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的银行也越来越多,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甚至低于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更加聚焦于促消费,国家多次强调“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信贷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近年来,金融支持有效消费需求的力度持续加大,我国金融支持消费的水平已经不低。但要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还需发挥政策合力。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积极支持促消费,但要有真实需求支撑,同时保持合理的净息差和利润空间;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应理性消费,根据自身财务状况适度借贷。
金融支持消费力度持续加大
在金融监管总局和央行的明确要求下,近期多家银行纷纷跟进政策,推出相应的消费贷产品。部分产品的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线下提款最高可达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这将为银行带来更多业务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知鼓励银行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支持新兴消费场景(如数字、绿色、智能消费)的金融需求,银行可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提升收入来源。
然而,消费贷“松绑”背后也存在诸多风险。近期,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竞争激烈,许多银行都在拼价格、抢份额,个别银行消费贷利率已低至2.58%。
一位权威专家指出,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考虑客户还款能力,不宜在利率上过度竞争。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促消费,但要有真实需求支撑,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以确保金融支持消费的持续发展。
该专家还表示,银行脱离真实消费场景拓展消费贷业务可能累积风险,应避免通过价格战抢夺存量客户。
从消费贷利率来看,近年来,随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我国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消费贷款利率也随之降低。
业内专家表示,即便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消费贷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消费贷款利率高达12%左右,远高于我国。
曾刚预计,消费贷利率后续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但空间有限。一方面,部分银行利率已接近成本底线,未来大幅下调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企稳向好,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市场利率中枢基本稳定。
权威专家强调,要增强消费信贷的可持续性。个人过度负债可能导致征信受损,陷入恶性循环;金融机构也可能因个人过度负债导致不良上升。
发展消费金融需提振消费内需
从消费贷规模来看,我国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已经不小。截至2024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
市场专家指出,虽然我国不含房贷的消费贷款余额已超过美国,但美国经济结构中居民消费比重远高于我国,且融资模式更为多元化。相对而言,我国消费贷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的服务主体和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除传统银行信用卡和各类消费贷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消费贷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金贷等也很普及。
权威专家表示,发展消费金融需扩大有效消费需求,金融机构应找准支持消费的着力点,围绕重点场景、国家战略和重点人群发力,提升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具体而言,应聚焦重点场景做好信贷支持,如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做好信贷支持,如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聚焦重点群体做好信贷支持,如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鹏飞认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是扩大消费,银行发力消费贷不仅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2025年消费贷仍将是银行重点业务。但银行需做好客户准入工作,满足合理需求,维护市场秩序,加强风险管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