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作为一款开源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显著提升了政务办理效率。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也亟待防范。数字政府建设需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间寻求平衡,确保智能政务服务既高效又惠民。

  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政府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途径。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推动了一批“数智员工”进入政务场景。作为一款开源大模型,DeepSeek凭借其成本和性能优势,在政务服务、公共管理和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人工智能通过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和实时优化服务流程,从智能应答到自动化审批,显著提升了政务办理效率。然而,我们需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政务员工失业风险、政务算法黑箱、政务数据安全泄露等风险。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

  要破解技术风险,构建健康的数字政府治理生态,需突破传统治理的单向度思维,形成“技术向善、制度护航、生态共建”的治理格局。

  公务员数字能力是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务员是政务服务的关键。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发挥人工智能价值的关键在于人,即有数字能力的公务员。因此,加速培养具备技术逻辑和治理规律的公务员队伍,成为解决公务员结构性职业危机、建设人文关怀数字政府的关键。地方政府可通过数字技能培训,将基层人员转型为系统运维和服务流程设计专家,既保留人力资源价值,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加强人机协作,让人工智能承担标准化工作,政务人员专注于政策解读和复杂案例处理。此外,还需培养公务员监督算法的能力,建立责任追溯机制。

  算法规范化是制度保障。算法治理规范是数字政府的运行轨道。建立算法备案追溯和伦理审查标准,遏制技术权力异化,守护程序正义。实施政务数据沙箱机制,动态授权数据。探索人工智能行政行为备案追溯与第三方算法审计机制,明确责任归属。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协同机制,将伦理审查融入算法研发全流程。完善数字权利渠道,避免算法不公。

  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基础。政务数据安全是智能治理的生命线。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需从事前、事中、事后多维度管理。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明确存储使用规则,搭建智能监测平台。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数据安全专栏,通过动画演示泄露途径。开设数字安全课程,培养公民防护意识。对违规企业实施分级惩罚,扶持数据安全技术创新,构建全民共防护的数字安全防护网络。

  全民参与数据监管是保障。全民监督是优化数字政务系统的制衡力量。建立双向透明信息交互通道,确保公众获取数据流转路径。构建低门槛反馈体系,降低公众参与成本。形成政策改进闭环,使公众建议触发系统更新,可视化改进成效。全民参与将外部监督转化为系统内生纠错力量,推动政务系统升级。

  数字政府建设需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间寻求平衡,确保智能政务服务既高效又惠民。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合,保持创新活力,守住风险底线,构建更具韧性的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生态。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