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乳制品行业成为农食系统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近日,《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推动行业规范化、科学性地持续减碳增效。国家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期待更多政策补贴和创新平台支持。

  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2025年我国绿色发展的风向标之一。近年来,中国奶业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乳品消费快速增长,乳制品生产行业稳定发展。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规模化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达654家,主营业务收入高达4620.9亿元,乳制品产量更是突破3054.6万吨。

  然而,乳制品生产企业也是农食系统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约占全球排放的三分之一,其中乳制品行业贡献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乳业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但中国乳制品行业尚缺统一的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导致企业在碳排放核算管理上存在差异,难以进行一致性评估。

  近日,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参编的《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多位学术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低碳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可推动行业规范化、科学性地持续减碳增效。国家政策支持对乳业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期待更多政策补贴和创新平台,实施分级团体标准,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难度,并通过第三方认证和市场激励推动标准实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为绿色发展定位清晰,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采取坚实行动,并探讨高效统筹规划。

  乳制品是我国农食系统重要一环,从国内外标准来看,中国乳制品相关标准仍有待完善。目前,国外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起步早,发展成熟。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已发布乳制品行业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论,为全球乳制品行业提供统一碳排放计算标准。

  中国近年来陆续发布环境管理、产品碳足迹、温室气体排放、零碳工厂评价规范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在乳制品行业,少数机构如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已开始为乳制品企业提供碳排放测算工具和评价体系。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徐沁仪表示,乳制品行业企业已采取大量降碳增效措施,但主要集中在生产层面,缺乏综合量化评价体系,难以系统性呈现工作成果。

  在国家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乳企积极行动,建立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支撑奶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确定了管理体系、绿色能源、低碳产业链及减排绩效四大指标。徐沁仪指出,乳制品企业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规模企业间存在差距。头部乳企在实现“双碳”承诺方面走在前列,中小企业则主要关注基础节能减排措施,整体低碳发展滞后。

  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制度成为管理体系重要指标。建立和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降碳增效工作基础。SGS中国区副总裁辛斌表示,在认证过程中,会从多个层面评估企业碳排放监测体系是否完备,确保企业实时、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并严格检查核算边界界定,避免遗漏或误算。

  乳制品行业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碳排放监测方面均面临难点。蒙牛安环可持续发展总经理高安平表示,目前区块链系统仅能覆盖20%来源,其余依赖人工记录,面临较大挑战。中小乳企在方法体系建设和执行上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仅停留在基础数据收集阶段。

  在“碳排放双控”新趋势下,不少乳业打造自身碳减排科技系统。飞鹤乳业EHS高级经理祖秀秀表示,飞鹤已构建“数字化+场景化”碳管理体系,通过自主研发搭建覆盖生产全过程的“EMS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核心指标,并通过AI算法优化减排路径。

  徐沁仪表示,推动乳制品企业建立监测、核算和报告方法规范,有助于企业科学监测、核算碳排放,对成本控制、增加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有重要作用。未来,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将带来更大突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可持续包装在评价表占比权重较大,《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要求采用不低于5%的可降解或不低于40%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徐沁仪表示,可持续包装是乳制品企业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企业通过研发新型包装材料、优化包装设计等方式降低环境影响。

  辛斌表示,SGS重点关注包装材料选择、包装设计的合理性及包装回收利用体系的构建。在材料选择上,考察企业是否优先选用纸质、可降解塑料等可持续材料;在包装设计方面,评估是否简约化、轻量化。

  高安平表示,可持续包装性价比不理想,可降解材料成本是传统材料三到五倍,且阻隔性能较差,导致保质期缩短。此外,包装材料回收率极低,国内回收数据表明回收率不足30%,主要原因是公众不了解包装材料回收价值,回收体系不完善。

  辛斌建议企业加大可持续包装材料研发与采购投入,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优化设计方案,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建立包装回收利用体系,共同推动乳业产业链绿色转型,响应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

  乳业低碳转型离不开政策支持。高安平希望政府监督标准执行,确保企业公平竞争,提供政策补贴和创新平台支持。祖秀秀表示,低碳转型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路径,建议实施分级团体标准,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难度,并创建“标准+认证+市场”闭环,通过第三方认证和市场激励促进标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