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醒: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守护移动支付安全
AI导读: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建议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账户权限过度开放引发资金损失。近六成用户日常消费中使用过免密支付,但移动支付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平台应加强安全防范,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建议网络购物时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账户权限过度开放引发资金损失。此前,中消协收到多起消费者投诉,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
近日,有消费者报警称手机丢失后,微信钱包中的资金也被盗刷,原因是手机未设置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窃贼利用“免密支付”功能盗刷资金。中消协表示,此类事件并非个例,因此提醒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并传授了关闭免密功能、设置高强度密码、定期对账等基本操作。
中消协的提示引发了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关注。调查显示,近六成用户在日常消费中使用过免密支付。然而,移动支付虽便捷,但风险也随之而来,特别是连接免费WiFi、扫不明二维码等行为,极易暴露支付风险。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相关平台在鼓励用户开通“免密支付”时,也应加强安全防范。消费者应定期检查手机支付功能,启用锁屏密码和二次验证功能,增强安全保护。平台则需将单笔限额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设置较低额度,并及时提醒频繁使用“免密支付”的消费者。
提醒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并非否定移动支付,而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守护移动支付安全。一些平台诱导用户开通自动扣款、自动续费功能,甚至未经同意便开通“免密支付”,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在数字经济时代,支付创新应予支持,但平台不能设置陷阱让消费者蒙受损失。技术红利应以安全为基础,再流畅的支付体验也不值得用真金白银去冒险。平台应尽到责任,确保支付安全,不能将风险转嫁给用户。
(文章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