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布局转变,权益类“固收+”产品重回舞台
AI导读:
今年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理财面临收益压力,股市回暖促使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布局转变,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成共识。多家机构密集推出含权理财产品,政策层面也提供支持,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今年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理财面临较大收益压力,而伴随经济恢复,股市逐步回暖,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转变。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已成为行业共识。此举旨在有效应对股债跷板效应,分散风险,利用股市上涨机会为客户创造更高收益。
3月以来,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恒丰理财、晋商银行等多家机构密集推出含权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处于“待售”状态的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已达226只。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银行布局权益类理财能在短期内平衡整体收益水平,减少债券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的负面影响。
“含权”产品顺势而起
近期,多款含权理财产品密集上架,如兴银理财富利兴成阿尔法一个月持有期2号混合类理财产品、阳光橙安盈增强5期(封闭式)等。这些产品风险等级多为R2-R3,但也有如富利兴成阿尔法2号这样的R4中高风险产品。
富利兴成阿尔法2号提出“稳中求胜”策略,灵活调整股债比例,兼顾进攻与防守。据披露,该系列首款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高达26.36%。此外,还推出了费率优惠机制,承诺产品净值低于1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恒丰理财发行的恒盈丰茂混合偏债封闭式第2期也备受关注,其业绩比较基准为2%—4%(年化),权益资产仓位占比20%—40%。
截至3月20日,还有226只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待售,包括工银理财、中银理财等机构的多款产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固收+理财”作为“黑马”,未来仍将是各大理财公司发行的重点产品。招商证券则指出,由于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2025年新发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可能接近2.0%。
受此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固收类理财存续规模较2月末减少1118亿元。理财机构为维持产品吸引力,正积极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含权类“固收+”产品重回舞台中心。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资本市场的持续优化,居民的理财习惯可能会逐渐转向股票投资。为适应这一趋势,银行需提前布局权益类理财。
多举措布局权益市场
市场回暖和政策支持促使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升温。去年以来,多项政策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政策发布后,银行理财正式获得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入场券”。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提到,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较好,理财公司的混合和权益类产品收益普遍不错。
广银理财指出,通过权益资产增厚收益以留住客户,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能有效对冲债券回调风险。平安理财也看好权益市场布局,认为2025年权益市场呈现出较好的配置机会。
业内专家认为,理财公司可以多策略、多举措布局权益市场,如布局高存款配置低波动类、跨境理财等特色产品。广银理财提到,将不断丰富策略工具,运用各类基金产品分散风险。
杜阳表示,权益类理财产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高、追求高收益的客户。通过增加权益类理财产品,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并增强利润来源。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