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元创新形式和务实举措,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筑牢安全防线。同时,头部公司利用数字化手段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秩序。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核心要素,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且隐蔽,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破坏金融秩序。不法分子借康养服务、区块链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放贷等活动,存在极大风险。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举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以创新形式和务实举措,为金融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线。

  近年来,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入剖析非法金融活动背后的风险,为防范电信诈骗、营造安全信贷环境提供科技支持。例如,招联凭借金融科技能力,协同警方破获多起金融黑灰产案件,抓获嫌疑人近20人,有效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针对长尾客群金融知识薄弱易受骗的问题,消费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兴业消费金融完善消保工作机制和体系,将消保工作融入公司运营全流程。

  随着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监管评级核心要素,凸显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表示,消费金融领域应引导公司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首位,加强贷后风险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严打非法金融活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非法金融活动危害大,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跨部门协作,利用技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金融机构需健全内控机制,提高消费者识别和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消费者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应选择正规机构,增强对骗局的辨识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