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提升投资者教育水平变得尤为关键。目前开户人数已破7000万,制度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加强投资者教育,有助于引导正确观念,优化投资组合,增加养老金积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第三支柱,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教育水平变得尤为关键。

自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推开至全国,至今已近百日。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面推行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及引导个人养老规划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破7000万。制度落地后,如何培育市场、扩大规模,使民众积极参与并有获得感,成为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非强制参与的,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是重中之重。养老金教育能让更多人形成客观认识。”

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常处信息劣势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由个人自愿参与,旨在增厚退休后收入。我国起步较晚,2022年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2024年末推向全国。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居民是否参与个人养老金,主要受税惠力度及超额收益影响。二者需同时成立,或超额收益覆盖补税时,缴纳才划算。

孙洁指出,个人养老金投资需平衡长短期风险,投资者需具备金融知识。相比一二支柱,第三支柱更复杂,涉及双账户、复杂计税方式及数百款产品。只有充分理解运作模式,掌握金融知识,才能选择匹配产品,提高投资收益。

提高投资者素质,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与发展。

孙洁表示,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常处劣势;产品和服务日益复杂,投资者缺乏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且个人养老金投资长期,需投资者具备长期投资理念和耐心,但往往对风险承受能力估计不足。因此,投资者教育有助于引导树立正确观念,避免短期行为损害。

加强投资者教育也是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不利影响;帮助理解产品和服务,合理规划投资;提高风险意识,建立正确投资理念和风险控制方法。优化投资组合,增加积累。还包括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保护合法权益。

三大协同机制破解投资者教育难题

孙洁建议,加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教育需兼顾多方关系,重在协同机制建设。

一是投资者教育与金融机构、市场监管结合,确保投资者了解市场规则投资。金融机构承担引导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责任。但制度复杂,品类丰富,需监管机构支持,制定政策促进教育普及深化。

二是平衡普及与专业教育。对普通投资者,普及基础知识和风险意识;对专业投资者,提供深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政府应政策指引支持,培养长期储蓄意识,丰富经验;细化风险分类,提供更多产品信息,帮助选择合适资产配置。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投资者教育不能仅停留理论层面,应结合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建议制定个人养老金专属信息披露框架,要求金融机构以风险评级形式评估公示产品风险水平,降低选择压力。提供标准化产品信息表,包括风险评级、收益率、管理费用等,便于横向比较。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个人养老金制度、投资者教育、养老保障体系、金融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