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支付服务体系,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初步构建,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重磅出炉。在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上,《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应用便利、安全高效的数字支付服务体系,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这一举措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时也强调,要扎实做好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持续探索应用和场景创新,不断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业内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身特色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四篇大文章的应用,促进数实融合,实现了数字人民币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有机统一。这一观点得到了第一财经记者的证实。

  据悉,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字人民币体系初步构建

  数字人民币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定货币体系建设的产物。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形式新型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行体系,以此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水平,降低机构间互通的成本,提高货币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历经理论研究、封闭测试和开放试点,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初步构建。目前,已初步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在零售场景打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基础,并开始向对公和金融场景延伸。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已扩充到10家,试点范围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的决策部署。业内专家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民币作为现代化的央行货币凭证及相关支付体系,既是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数字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身特色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个维度服务数字金融

  2024年3月30日,青岛落地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无网无电支付应用。这一创新应用体现了数字人民币在极端场景下便捷、安全、惠民的特性。

  根据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数字金融的核心要义是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字人民币正是从提升相关部门或机构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提升数字金融监管效能三个维度服务数字金融。

  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当前,数字人民币个人和对公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智能合约、无电支付、无障碍适老化等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在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数字人民币均有所贡献。

  在科技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与金融机构现有金融产品相结合,应用于贷款、贴现、补贴、债券等领域,助力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同时,利用数字人民币产品特性,为科技企业提供B2B支付、代发薪、元管家等服务,助力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绿色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公共出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环保节能等绿色低碳场景,并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开发个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碳普惠”体系创新。同时,与金融机构现有金融产品相结合,助力绿色环保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在普惠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基于智能合约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并将数字政务、智慧政务、代发工资等功能与数字普惠金融有机结合,促进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在养老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保障养老金、助老金精准发放、流转透明、安全管理,同时打造适老化支付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