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转债迎最后交易日,转债市场供给与格局生变
AI导读:
明日浦发转债迎最后交易日,今年银行转债强赎和到期多致市场收缩,余额不足6000亿。不过下半年新发转债预案激增,监管审核提速。业内称权益市场向好使转债发行预案增加,但无大体量银行转债补充,存量市场规模难大幅扩张。
明日,发行规模达500亿元的浦发转债将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转债市场的广泛关注。由于今年银行转债强赎和到期较多,转债市场持续收缩,当前余额已不足6000亿元,转债供给情况备受瞩目。不过,转债供给有所复苏,下半年新发转债预案激增,监管审核速度也有提升,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根据公告安排,浦发转债将于2025年10月23日停止交易,10月22日为浦发转债最后交易日。在停止交易后、转股期结束前(即自10月23日至10月27日),浦发转债持有人仍可以依据约定的条件将浦发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10月28日起,浦发转债将在上交所摘牌。
浦发转债发行于2019年10月,期限6年,至今年10月28日自然到期。浦发转债的发行规模为500亿元,超过今年3月到期的中信转债,成为年内退市的转债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在转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银行转债普遍发行规模较大,其密集退出带来转债存续市场的急剧收缩。今年,强赎高峰叠加中信、浦发两只超大转债的到期,已有7只银行转债退出了市场。不仅使银行转债的数量由13只骤降至6只,余额较年初至少缩水了900亿元,转债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图:今年退出和尚存的银行转债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目前,沪深交易所存续可转债规模已不足6000亿元,截至最新为5885.90亿元,较去年末又下降了1400多亿,显示出转债市场当前的规模状况。
在存量退出的同时,财联社此前多次报道过,2024年以来,受交易所再融资政策收紧影响,上市公司转债发行显著降温。2023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优化再融资的具体措施,限制企业在破净、连续亏损等情况下的再融资。2024年,公募转债共发行41只,规模合计383.7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0%和74%,体现了政策对转债发行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转债发行有所好转。2025年至今,已有30只转债完成发行,规模合计427.47亿元;去年同期为31只转债,规模248.37亿元,转债发行呈现复苏态势。
此外,下半年发布转债发行预案的上市公司增多。Wind数据显示,下半年,已有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转债发行预案,数量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不乏特变电工、青岛银行、申能股份等公司拟发行的大额转债,为市场增添新的看点。
天风证券固收谭逸鸣指出,新增转债预案热度高涨。8月,新增董事会预案转债达18只,达到2023年3月水平,对应到9月股东大会通过的转债预案数量高达17只。9月,上市委审核通过转债数量达7只,达到2024年1月水平,转债市场动态备受关注。
可转债新券从发布预案到发行,中间流程包括: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批准、交易所受理、上市委通过、同意注册,直至发行公告。在转债预案增加的同时,监管审核速度也在提升,有利于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根据方正证券固收首席李清荷的研究统计,按照今年的审核流程,同意注册到发行所需时间约1个月,上市委通过到发行约2-3个月,四季度150亿元的公募转债发行是确定性比较强的。此外,交易所受理到最终发行所需时间约8-9个月,若后续审核流程加快,新增供给或高于预测值,为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业内人士分析,权益市场下半年向好,上市公司融资需求复苏,使得可转债发行的预案开始增加。叠加监管审核提速,转债的供给今年有所恢复。不过,由于没有大体量的银行转债补充,未来存量转债市场的规模难有大幅扩张,或长时间维持在现行水平,转债市场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