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借贷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AI导读:
本文深入分析了债券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概况、业务模式及参与主体等,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国内债券借贷市场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市场创新与效率提升。
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提供一定数量的履约保障品,从债券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归还所借入标的债券,并由债券融出方返还履约保障品的债券融通行为。近年来,我国债券借贷业务规模加速增长,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发布,银行间市场债券借贷逐步向效率提升和机制优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债券借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国内外债券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经验与启示,探索债券借贷业务的创新发展路径。
债券借贷市场发展现状
(一)国际市场概况
证券借贷业务源于19世纪的英美,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交易结构和产品种类日益丰富。20世纪90年代,证券借贷业务开始向新兴市场扩张。从法律制度来看,美国证券借贷业务法规体系以联邦证券法为核心,欧盟市场主要受《金融工具市场指令II》(MiFID II)、《证券融资交易法规》(SFTR)等规范。在协议文本方面,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参与者主要签署由国际证券借贷协会(ISLA)推出的标准化协议,美国市场参与者则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行选择签署GMSLA或MSLA。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ISLA的统计,截至2024年末,全球证券借贷业务存量规模为3.1万亿欧元。其中,政府债券借贷存量规模为1.5万亿欧元,占比为48%。从参与机构来看,政府及主权机构、养老金、集合投资工具是全球政府债券借贷的主要参与者,占比分别达到29%、21%和18%。从资产类别来看,证券借贷标的以股票、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为主。在担保品结构方面,证券借贷业务的担保品以股票和政府债券为主,占比分别为46%和39%。

(二)国内市场概况
我国债券借贷业务自2006年推出以来,交易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有债券借贷和中央债券借贷两个品种。其中,中央债券借贷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推出。而传统的双边债券借贷仍是我国债券借贷市场的主流品种。
从制度层面来看,债券借贷交易规则日臻完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借贷交易主协议(2022年版)》,显著提升了协议签署效率,并有效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从业务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我国债券借贷业务年结算量已达到38.9万亿元,成为质押式回购和现券交易之外的第三大交易类型。债券借贷的期限品种逐渐丰富,已涵盖11类期限,其中以1~14天为主。

从参与主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债券借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市场发展初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随着商业银行多元化转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从资产结构来看,借贷标的券以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达到98.2%。在债券担保品中,国债占比最大,为39.8%;其次为地方政府债券,占比为26.9%。


国际债券借贷市场实践
(一)国际债券借贷市场的主要业务模式
国际债券借贷市场的业务模式主要有双边债券借贷、代理债券借贷和集中债券借贷三类。在双边债券借贷中,市场参与者通过“一对一”询价的方式进行债券借贷。在代理债券借贷中,证券借贷业务的参与者通过代理人达成借贷交易,并由融入方向代理人支付相关服务费用。在集中债券借贷中,中央托管机构将所有融出方的证券集合在一起形成“可借资产池”,并集中管理担保品。
上述三类借贷模式在适用需求类型、服务机构、灵活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服务机构方面,代理债券借贷主要由全球托管行作为代理人提供服务,集中债券借贷主要由欧清银行、明讯银行等中央托管机构提供服务。在服务职能方面,代理债券借贷中的服务机构作为代理中介,集中债券借贷中,服务机构作为中央托管机构,负责自借贷指令发起、需求匹配到资产管理服务的所有事宜。在借贷期限方面,代理债券借贷以开放式交易期限为主,集中债券借贷的期限一般为固定期限,且以隔夜等短期限为主。在担保品管理方面,服务机构主要为有价证券等担保品提供盯市、置换、调整等期间管理服务。

(二)相关启示
结合国内外债券借贷市场实践,笔者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一是推广集中债券借贷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高水平基础设施体系保障了市场高效运行。三是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依赖于更多品种的支持。
展望与建议
为充分发挥债券借贷在便利结算、提升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功能,结合国际市场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积极发展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与双边债券借贷实现有效互补。(二)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专业作用,建议中央托管机构持续做好风险监测。(三)探索丰富债券借贷品种供给,推动债券借贷市场多层次发展。
(作者:中央结算公司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钟慧心、邹佳晟、王昱勋,本文原载《债券》2025年7月刊)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