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债券通“南向通”业务迎来扩容,扩大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至多币种,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助力非银机构投资海外债市,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能力。

  【导读】债券通“南向通”扩容,非银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

  在债券通迈过八周年之际,“南向通”业务迎来更多增量支持政策。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多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等,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至多币种,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受访人士认为,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有利于拓宽境内非银机构的海外资产配置渠道,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能力,也将提高香港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非银机构获得“入场券”

  此前,“南向通”参与机构仅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此次扩容后,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于丽峰认为,参与机构范围扩容,有助于提升非银资金组合投资回报和风险收益比,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通“南向通”扩容,相当于为非银机构投资海外债券提供了一条便利渠道,可有效缓解“资产荒”压力。

  券商多项业务有望受益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至券商后,将带来多个直接业务增长点。券商可提升自营投资收益与多元化配置,开发挂钩境外债券的理财产品,部分券商可能成为“南向通”合格做市商。

  不过,券商开展相关业务还需应对跨境合规、汇率风险管理等挑战。

  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优化

  除了“南向通”扩容外,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至多币种,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

  于丽峰表示,离岸回购应用场景拓宽至多币种,有利于参与机构更加便利地将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进行回购融资,提高在岸人民币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