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周年论坛聚焦互联互通,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力攀升
AI导读:
7月8日债券通周年论坛举办,债券通成绩斐然,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首选渠道。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外资吸引力不断提升,多项优化扩容措施注入新动能。
7月8日,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在港交所的香港金融大会堂举办。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是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发展里程之一,随后债券通相关制度持续优化,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换通”相继落地,也为两地的互联互通机制翻开了新篇章。
过去8年,债券通成绩斐然。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境外投资者交投活跃。在境内外各界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债券通成首选渠道
债券通是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创新合作机制,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其蓬勃发展反映了全球市场与内地在岸市场深化互联互通的需求。
多项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趋势。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迎来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并将持续助力投资者探索中国市场价值,把握发展机遇。同期,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信心。
对此,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也指出,债券通8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截至目前,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已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到30亿元。这些举措为国际投资者持有在岸债券提高了灵活性和资本效率,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对外资吸引力不断提升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却不断攀升。香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重中之重便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近期,围绕美元资产全球主导地位的讨论再次升温,投资者正重新配置资产来分散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正逢其时,香港定当抓住机遇。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同样认为,在全球资产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债券资产展现出独特吸引力。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具备充足的市场深度与流动性,在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地位日益重要。
“这些特性的叠加,使中国债券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优质资产时的理想选择。事实上,近期一项针对各国央行的调查显示,超3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增加人民币资产持有量。”余伟文还指出,通过香港平台投资海外的“南向通”也将迎来巨大增长潜力。
优化措施注入新动能
7月8日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数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等。
对此,梁凤仪认为,上述举措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江会芬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但中国金融市场表现相对稳定,全球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今年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表明境外机构在关税事件后普遍看好人民币资产。
同时,在梁凤仪看来,发展衍生工具对于债券投资者对冲风险和管理流动性非常重要。“我们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以丰富香港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箱。”
不过,陈翊庭也表示,虽然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中的占比仅约3%,这一比例并不合理。中国债券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几年有望实现显著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