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券步入密集发行阶段,主体扩容发行提速
AI导读:
5月12日,科技创新债券步入密集发行阶段,多个发行人完成首期发行,同时一批新发行人也披露发行公告。发行主体进一步丰富,有利于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未来,在政策引导下,科技创新债券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市场结构也将更加多元化。
5月12日,多个发行人成功完成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同时,一批新的发行人也披露了发行公告,标志着科技创新债券正步入密集发行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主体日益丰富,这将极大拓展科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并推动募集资金用途的多样化。未来,在政策引导下,科技创新债券的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市场结构也将更加多元化。
主体扩容,发行提速
自5月7日债市“科技板”相关政策发布以来,科技创新债券迎来了密集发行期。5月12日,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宣布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其中,中国农业银行计划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期限为3年期的科技创新债券;交通银行则计划发行总规模为1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分为3年期和5年期两个品种,各发行50亿元。
发行主体的拓展是科技创新债券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5月7日,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指出,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卢菱歌表示,与以往相比,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将有助于拓展资金来源,扩大科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同时,这一举措创新性地将债券市场与股权投资市场联动起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丰富市场融资层次。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勇指出,发行主体的扩容也将带动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的拓展。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配套支持机制将持续完善
多位专家预测,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未来将有更多主体进入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市场结构也将更加多元化。
《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提供便利、优化债券发行管理、简化信息披露、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
在创新信用评级体系方面,构建适配科技创新的评级方法成为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和辅助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卢菱歌认为,信用评级机构应加强信用评级与风险评估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赋能。一方面,应聚焦科创企业特点,针对性构建评级框架,提升服务质量,强化风险揭示功能;另一方面,应优化个体独立信用级别分布形态,提升评级结果区分度,发挥风险定价作用。
卢菱歌还表示,评级机构可以依托数据优势和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金融科技融入风险评估和信用分析,为科创企业提供“评级+”服务,延长信用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债券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李勇指出,风险分担工具的创设可以显著提升信用资质较弱的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以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这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提升科技投资的可持续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预测,目前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主体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未来将有更多处于成熟期、成长期的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