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季度我国地方债发行规模达28420.99亿元,同比增长80.58%。专项债和再融资债“双轮驱动”,二季度有望迎来发行高峰。新增专项债资金重点投向市政、轨道交通等领域,基建投资增速加快,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5%以上。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迹象明显,一季度我国地方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发行地方债券规模合计达28420.99亿元,同比增长80.58%,创历史新高。此前2023年、2024年一季度,各地合计发行地方债券分别为21096.73亿元和15738.61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地加快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成为今年一季度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的主要动因,力求早置换、早降压、早受益。地方债发行提速,为经济开门红、稳固去年年底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专项债和再融资债“双轮驱动”

  今年地方债发行的显著特点是专项债和再融资债的“双轮驱动”。数据显示,各地发行的2.84万亿元地方债中,新增地方债券规模为1.24万亿元、再融资地方债券规模为1.6万亿元。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置换隐性债务,降低偿债压力;新增债券则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

  2024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一季度全国有29个发行主体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9602.4万亿元。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认为,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主要是让位于“置换债”。预计随着相关方案陆续出炉,新增债券供给也会逐渐放量。

  一季度用于项目的新增专项债资金,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土地储备等领域。广东、山东两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千亿元,有利于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能优势。

  近期,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布通知,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发挥稳经济、促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二季度有望迎来发行高峰

  虽然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但市场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截至4月6日,全国26个发行主体已披露二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发行规模为1913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9915亿元(含专项债券8891亿元),再融资债券9223亿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进入4月以后,新增专项债发行逐步提速,预计二季度、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都将在1.5万亿元左右。

  专项债是基建项目重要的资金来源,资金专款专用,直接投向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关键领域,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粤开证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增专项债带动的项目投资规模逐年攀升,其中2019—2024年专项债累计投资项目12.9万个,项目总投资额158.2万亿元。

  对于基建投资情况,张依群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是今年投资的重点。

  2025年以来,我国挖掘机市场延续增长趋势,1月—2月共销售挖掘机31782台,同比增长27.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加快。

  展望全年,张依群表示,基建投资仍是“托底”我国经济的主力军,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5%以上。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