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热议: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投行创新升级
AI导读:
债市“科技板”旨在拓宽融资渠道,为投行带来业务模式升级与产品端创新机遇。通过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精准满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推动投行从传统承销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
即将推出的债券市场“科技板”在业内持续受到热议。
多家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未来债市“科技板”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还将为投行带来业务模式升级与产品端创新的机遇。这一板块将推动投行从传统承销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探索可转债、永续债等定制化方案,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科创融资新体系。
债市“科技板”旨在通过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精准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针对民营、初创及成长期科技创新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狭窄、成本高、期限错配等问题,债市“科技板”将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
债市“科技板”在服务对象、资金用途、产品设计、风险容忍度及政策配套方面与传统债券市场形成差异化定位。它聚焦服务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产品设计更为灵活,突出结构化、分层、含权等多样化条款,以契合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此外,“科技板”面向具备专业能力和较强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适应科技企业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特点。在资金用途方面,“科技板”专注支持科技创新相关研发、并购及股权投资等场景。
随着债市“科技板”的加快推进,券商投行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积极挖掘潜在客户,探索技术驱动定价、多元化增信等新模式,突破传统债券业务限制,更精准地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投行应紧跟相关政策指引,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点科技行业,挖掘优质拟上市及上市企业,服务其债券融资需求。同时,投行在筛选机制上需弱化财务指标,突出科技实力、研发投入、专利质量等非财务因素。
科技企业通常因为高风险、轻资产、盈利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信用评级相对较低。为此,投行需通过技术驱动定价、动态结构设计、建立多元化增信生态体系三个维度提升服务能力。
债市“科技板”的设立不仅拓宽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行带来了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的新机遇。投行正加快探索可转债、永续债等创新产品,强化“债+股+并购”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构建面向科技企业的精准融资体系。
从投行竞争格局来看,债市“科技板”的设立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也对投行执业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债市“科技板”建设加速,市场结构和投行格局正迎来深刻变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