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波动加剧,券商固收资管产品业绩分化,“固收+”成新趋势
AI导读:
春节后,债券市场受资金面收紧影响波动加剧,部分长债类资管计划年内回报告负。与此同时,“固收+”产品迎来业绩反弹,业绩表现分化。机构分析认为,债市调整主因在于资金面收紧,固收类资管产品面临“资产荒”,开发“固收+”产品成为主流应对措施。
春节过后,债券市场受资金面收紧影响,波动加剧,犹如经历了一场“小型股灾”。
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到,以稳健著称的长债类资管计划,部分年内回报已转为负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江海致远2号12个月持有期、中航嘉航1号两只产品年内亏损均超过6%,中泰赤月9号亏损也在4%以上。此外,多只中长期纯债型资管计划今年以来亏损已接近1%。

开年业绩表现不佳的20只券商固收资管产品详情已列出,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
近期,机构普遍认为,本轮债市调整的主因在于节后资金面的收紧。一券商投顾人员表示,自1月中下旬以来,央行收紧流动性推高了资金利率水平,导致不少非银机构资金利率高于债券收益率,加剧了固收资产负carry现象,使得机构更依赖资本利得弥补损失。在资金面持续紧平衡下,债券市场出现调整,机构被迫降杠杆,债券价格下行,传导至资管产品净值上。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也导致部分资金撤出债市。
华北一券商自营人员分析,固收类产品波动幅度与底层债券久期正相关,债券久期越长,价格波动越大,长久期的固收类资管产品净值波动也越大。有受访人士透露,回撤超5%在业内较为罕见,或与底层配置的高收益债或可转债有关。
以中泰赤月9号为例,其投资目标及范围明确提到,以高收益债券及可转债为主要投资标的,追求高风险下的高收益。截至目前,中泰赤月9号成立以来总回报已跌超50%。
与此同时,部分纯债类资管产品收益不佳之际,“固收+”产品却迎来业绩反弹,多只产品录得超5%的正回报。在科技概念股带动下,A股震荡走高,权益市场迎来新一轮结构性行情,推涨了“固收+”类产品权益端的表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第一创业可转债灵活配置1号开年以来已录得15.22%回报,居券商固收资管产品之首;财达睿达固收增强1号、银河稳盈20号、银河融汇26号年内回报也已超5%。

开年业绩表现靠前的20只券商固收资管产品详情已列出,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
“固收+”泛指以债券仓位为主、权益仓位为辅的产品。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及偏债混合产品都可划入“固收+”范畴。其中,混合债型产品因可以债券资产打底,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资产,业绩表现上呈现出“上有弹性,下有保底”的特性。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分析,今年转债市场赚钱效应凸显,转债个券大规模到期带来的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和提前强赎意愿增强。目前,市场上多数机构采取“类报价式”方法吸引客户,谁的报价收益率高,谁就能最大程度吸引客户,因此券商资管对于高收益债券资产配置有更强动力。
但另一方面,我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均已下行至较低水平,利率债收益率受影响显著。信用利差也已收窄至低位,城投债的超额收益不断被抹平,投资难度加大。近两年来城投非标资产风险事件增多,固收产品非标资产余额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可供增厚收益的传统高息资产供给减少,券商资管面临“资产荒”,开发“固收+”产品成为主流应对措施。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提到,私募“固收+”在投资范围和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制较少,可以更灵活地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公募要求更分散,信用控制更严格,因此遇上大行情时,较易错过大涨机会。
贺金龙补充,私募资管投资门槛更高,券商可以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更好适配客户需求。投资经理也可以捕捉更多套利策略和投资机会,灵活运用杠杆等方式增厚收益。
纯债投资策略简单,但多数固收资管产品投资经理仅依赖债券买入持有加杠杆便能取得不错收益。当下固收经理必配的可转债资产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相关券商资管的“固收+”产品虽全部录得正收益,但头尾部产品年内回报差距超过100bp,固收经理对可转债的定价能力依然稀缺。
有业内人士透露,公司成立了专门团队负责转债产品的研究开发,但目前运用原来的转债双低策略、高收益债策略已越发艰难。公司现在重视红利策略,加强个券选择,考验投资经理的转债定价和板块轮动能力。
除可转债研究外,贺金龙提到,国内固收投资经理还需提升宏观和政策前瞻分析能力、信用风险挖掘和价值发现能力,以及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的投资能力。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已有券商资管产品开始向多资产、多策略及衍生品布局。例如,东证融汇凤凰汇享18M1号或为“固收+”凤凰结构的雪球产品;中邮鼎睿鸿福指数挂钩16号是“固收+”指数衍生品的组合;东兴京兴聚享1号QDII、东方红安悦美元QDII、中信证券资管信享跨境固收1号FOF在向海外市场寻求收益。
但对比过往发行的同系列产品业绩表现,不少产品年内回报低于同投资类型的公募产品。以国际QDII债券型产品为例,2025年以来有业绩展示的券商私募资管QDII债券型产品年内回报均值仅为0.36%,而同期公募类型产品年内回报均值则为4.94%。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