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10日,“银行App迎来关停潮”引发热议。多家银行宣布关停旗下部分App,主要集中于信用卡与直销银行领域。业内人士称,银行推独立App致资源浪费,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App整合成趋势。

  11月10日,“银行App迎来关停潮”进入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截至界面新闻发稿,该词条的阅读量达4358.7万。银行数字化转型下,App整合成为新趋势,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关于银行App未来发展的广泛思考。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以来,银行开始“断舍离”,多家银行宣布关停旗下部分App,主要集中于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个领域。这一举措背后,是银行对资源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

  近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中国银行也成为首家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此举标志着银行App整合进程的加速。

  除了中国银行外,近两年来,还有多家中小银行陆续整合旗下信用卡App。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关停旗下“凤凰信用卡”App,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去年12月30日起,“渤海银行信用卡”App正式停止服务,相应功能也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这些案例表明,银行App整合已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全年已有10余家中小银行完成信用卡App下线,2025年前10个月又新增至少6家,包括江西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均把功能并入主手机银行。这一趋势反映出银行在应对流量红利消退、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策略调整。

  直销银行App的关停开始得更早。2023年至今,已有至少21家银行停止运营其直销银行App,进一步凸显了银行App整合的紧迫性。

  业内人士表示,早年银行推独立App是为了抢用户、冲活跃度,结果很多App下载量高、日活低,用户用完一次就再也不打开了。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App的“野蛮生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带来数据孤岛、隐私泄露、合规成本高等问题。银行整合App,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在经济结构转型与居民消费意愿走弱的背景下,信用卡行业正步入存量收缩周期,这也带动部分银行信用卡App的关停。具体表现为:信用卡量规模持续下滑,新增发卡动力不足,整体交易活跃度也呈现下降态势。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与上季度相比减少600万张。

  在信用卡授信和使用上,截至2024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71万亿元,同比增长0.25%。这些数据反映出信用卡市场的变化,也进一步印证了银行App整合的必要性。银行App关停,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