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4日晚间,苏农银行公告行长庄颖杰因超期履职辞职,其任期超8年。监管要求轮岗期限不得超7年,超期履职问题在地方性银行中突出,易致决策滞后、内部制衡失效。破解需强化任期刚性,激活本土人才,拓宽引才渠道,优化薪酬激励。


  11月4日晚间,苏农银行公告称,近日,该行董事会收到董事、行长庄颖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庄颖杰由于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该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行长职务。值得注意的是,庄颖杰此前因超期履职受到媒体关注。苏农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庄颖杰行长的任期起始日期为2017年8月23日,至今8年有余,超过了监管要求的7年轮岗期限

  原银保监会2019年12月发布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要求作出明确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行业、所处地域的特点,加强重要岗位管控,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对于在业务运营、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各级管理层成员、内设部门负责人和重点业务岗位员工,应明确轮岗期限、轮岗方式等要求,严格实行轮岗制度。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公开报道显示,高管超期履职问题在地方性银行中时有发生,有的银行甚至曾出现多位关键人员同时任期超限。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关键人员长期固化,容易形成决策路径依赖,可能忽视新兴风险,导致银行战略决策滞后于市场变化。更需要警惕的是,银行高管超期履职还可能催生“一言堂”问题,易形成固定的权力格局,其他决策参与者可能因 “习惯服从” 或 “担心风险” 而减少制衡行为,使内部制衡机制沦为空谈。

  这有真实的案例可以佐证。2022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江西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晓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通报显示,陈晓明所涉问题包括“长期弃守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将江西银行视为‘私人领地’,自立规矩、自行其是,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严重污染所在单位政治生态”。公开资料显示,自2006年起,陈晓明先后就任于南昌市商业银行、南昌银行和江西银行主要领导岗位。另据江西银行官网介绍,江西银行的前身南昌市商业银行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98年2月注册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南昌市商业银行于2008年8月更名为南昌银行。

  事实上,监管层当初设立“任期刚性”的初衷就在于,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行为的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和内部廉政建设,提升内控机制有效性,督促各机构员工公平公正履职。

  此外,关键人员长期盘踞核心管理岗位,还会堵塞内部优秀管理人才的晋升通道,让核心人才因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而萌生去意,造成重要人才流失。在这样的环境里,因管理团队僵化形成人才壁垒,也难以吸纳更多外部新鲜血液进入,最终将侵蚀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拖累其发展步伐。

  破解银行高管超期履职问题,无疑需要监管部门强化“任期刚性”。一方面,严格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银行高管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核,确保高管在任职前符合相应条件。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银行高管的任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超期履职等违规问题,并依法依规对违规银行及高管进行处罚。

  还应看到,超期履职问题在地方性银行中更为突出,这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有关。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往往更倾向于头部银行,而在区域性经营的局限下,既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又深谙区域市场的优秀人才更为稀缺。对此,需要激活本土人才存量,建立储备人才池,同时拓宽外部引才渠道,并通过优化薪酬激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举措营造良好的留才生态,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的人才管理闭环。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