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上,上海银行管理层围绕债券投资策略、对公贷款投放计划及可转债转股规划等展开交流,详解应对债市波动、实现全年目标及补充资本的策略。

日前,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召开。会上,上海银行管理层人员与银行业分析师、投资者等围绕公司债券投资策略、对公贷款投放计划、可转债转股规划等资本市场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银行债券投资策略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这关系到银行业的营收稳定性。

应对债市波动对营收的影响

“从行业看,债券市场波动确实会对银行业的营业收入产生扰动。”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在回应三季度债市波动、上海银行债券投资收入是否对营收有影响时如此表示,因此,驱动“三大收入”(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其他非息收入)有效轮动,是顺应市场周期性变化、实现穿越周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银行营收管理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施红敏表示,后续基于市场研判,该行债券投资策略为:一是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投向结构,加大对公客户一体综合服务力度,挖掘信用利差空间,重点关注我行企业客户发行债券的投资价值;二是丰富多元化策略布局,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持续拓展离岸资产投资,布局和深化多币种投资交易策略,形成跨市场、跨品种核心策略体系;三是保持核心交易价值贡献,强化市场研判,有效捕捉交易信号,提升主动波段交易能力,保持组合策略灵活度;四是平衡风险与收益,控制组合久期,防范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实现全年“双提升”目标

谈及今年下半年上海银行的对公贷款投放计划及重点投放领域,上海银行副行长俞敏华表示,该行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服务重点区域的经营策略,实现全年“双提升”目标,即重点领域及重点区域占比双提升。银行对公贷款投放策略聚焦实体经济。

俞敏华进一步表示,一方面,上海银行将加快打造在重点领域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是打造“早、小、硬”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设产业研究院,建立专业化的行业研究能力;通过全面对接委办局、投资机构、高质量孵化器、高校院所重点渠道,提高对“早、小、硬”科技型企业的服务覆盖面。二是打造更多丰富场景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的开展,依托普惠客户经理队伍结合担保及信用快贷产品,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同时也聚焦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拓户增量。三是聚焦“深绿”“产业绿”“制造绿”等绿色金融优质客户,加快新户经营及项目储备转化,推进碳金融相关产品创新。

“另一方面,加快建立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俞敏华表示,包括抓好上海地区“五个中心”建设;搭建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合作渠道;在京津冀地区聚焦央国企司库建设和职能改革;粤港澳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半导体、动力电池等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跨境贸易客群,进行重点经营。

稳步推进可转债转股

推进可转债转股是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有效方式。上海银行于2021年1月份发行200亿元可转债,将于2027年1月份到期,目前存续期尚余一年多时间。银行可转债转股策略是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

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李晓红表示,目前,上海银行股价处于可转债转股价上方。后续,该行将深入推进实施市值管理制度、估值提升计划、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并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加强市值管理措施,借鉴同业经验,强化股东协同与投资者沟通,稳步推进可转债转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