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上市银行ESG报告披露情况,指出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上市银行数量增加,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放缓,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披露数据覆盖面在持续扩大,但披露标准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ESG强制披露进入倒计时,上市银行ESG报告披露情况备受瞩目。

  根据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2024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须强制披露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标志着ESG信息披露进入新阶段。

  受指数调整影响,截至4月底,国内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上市银行从上一年的21家增加到本年度的25家,涵盖6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10家城商行,新增银行包括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目前,这些银行均已发布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分析显示,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普遍放缓,绿色金融发展进入调结构期。同时,银行2024年碳排放总量增幅呈下降趋势。在披露维度上,25家银行均披露了自身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范围1+范围2),部分银行统计口径覆盖范围较上年有所提升,且本年度开始新增披露范围3的银行较上年新增6家。

  总体来说,各行披露数据较上年覆盖范围更广,但披露标准和统计口径仍存在较大差异,亟待进一步统一。碳排放数据披露范围持续扩大,25家银行均披露了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同比来看,13家银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去年下降,其余银行增幅微弱,普遍在10%以下。

  其中,国有银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国银行降幅最明显,同比下降23.74%;建设银行紧随其后,降幅超20%。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银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城商行中,大部分银行因业务扩张等原因,温室气体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兴业银行披露了“全行上下游活动的碳排放(包含范围3的碳排放)”数据,显示绿色贷款所支持的绿色项目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2,524.41万吨。此外,各行在范围1-3的披露覆盖面不断提升,披露范围3数据的银行合计10家,较去年新增6家。

  从绿色信贷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25家上市银行绿色贷款总额突破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5%。其中,六大国有大行绿色信贷总额突破21万亿元,工农中建四大行持续领跑市场。然而,增速普遍放缓,特别是国有行及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保持规模优势但增速放缓,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约20%,城商行平均增幅较高。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银行绿色信贷增量的主要抓手之一。25家银行中,14家披露了碳减排贷款发放金额。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激励下,各银行碳减排贷款整体提升,带动年度碳减排效果向好。但披露口径不统一,需进一步规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