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19家民营银行全部公布了年度答卷。行业分化加剧,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双巨头领跑,但部分银行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行业呈现规模增长放缓、差异化发展、引入国资股东等特征。未来,民营银行需找准差异化定位、强化内部治理。

  种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民营银行的发展道路上,这句话同样适用。

  自2014年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启动以来,已历经十年风雨。站在新十年的起点,4月30日,19家民营银行全部公布了2024年的“年度答卷”。

  尽管民营银行依然是全国净息差水平最高的机构之一,2024年四季度整体净息差达到4.11%,但行业内部的分化现象日益加剧。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等挑战在2024年更加突出,特别是“双巨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持续领跑,而部分银行如新安银行的净息差已降至0.76%。

  记者梳理了19家民营银行2024年年报发现,行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规模增长放缓,转向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优化;二是面临大行和股份行的挤压,头部银行开始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三是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背景下,两家银行已引入国资股东,强化内部治理。

行业分化加剧,双巨头领跑

  在2024年,“分化”成为民营银行的关键词。19家银行按资产规模可分为千亿级、500亿以上、500亿以下三个级别。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双巨头”,其资产总额超过其余17家银行之和,分别达到6517.76亿元和4710.35亿元。特别是微众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高达21.7%,位居榜首。

  然而,也有多家银行规模增速显著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亿联银行资产规模降幅最大,从517.75亿元降至408.22亿元。

负债端发力,自营水平提升

  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规模增长显著的银行多在负债端发力,存款业务成为主要推手。

  以微众银行为例,该行2024年存款总额达到5066.7亿元,同比增加35.35%,首次超过贷款及垫款总额。裕民银行客户规模持续扩大,自营渠道客户数增幅达85%。

  但另一方面,民营银行整体贷款业务呈现收缩态势,特别是个人贷款规模减少。

  亿联银行存贷款余额双降,其中个人贷款同比减少28.58%。新网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也同比减少4.76%。

净息差下滑,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资产端难获增长,多家民营银行通过调整存款营销节奏降低负债成本,但净息差与利润水平仍出现下滑。

  数据显示,从2024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民营银行整体净息差水平逐季递减。2024年有9家民营银行净息差下滑,微众银行净息差也从6.16%下降至5.23%。

  在净息差下滑的背景下,10家民营银行净利润下降,头部机构也出现“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多家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不过,与2023年相比,10家民营银行不良率下降,其中众邦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

头部机构寻求新增量,尾部机构引入新股东

  面对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头部民营银行积极寻求新增量。微众银行设立科技子公司,探索出海业务;网商银行发力综合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规模迈上万亿台阶。

  对于尾部民营银行来说,引入地方国资股东成为强化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裕民银行和新安银行分别在2024年引入了南昌金控和合肥金控作为大股东。

(图片来源: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整理)

  在防风险强监管的背景下,民营银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未来,如何找准差异化定位、强化内部治理将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