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二季度监管指标,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净息差收窄幅度趋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量率“双降”,风险持续改善,不同机构类别表现分化。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今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上半年净息差为1.42%,环比收窄1bp,息差收窄显著放缓;截至二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2bp,风险持续改善。

  盈利修复态势显现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下降1.20%,降幅较一季度的-2.3%显著收窄1.1个百分点。二季度单季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至0.1%。非息收入贡献提升,二季度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一季度提升0.79pct至25.75%。行业内部呈现分化态势,国有大行表现优异,城商行边际改善显著,农商行拖累明显。

  截至目前,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已披露中期业绩快报。其中,5家银行营收增速环比提升,青岛银行营收增速比上季小幅下降2.2pct,但绝对增速处于7.5%的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化竞争力、获客能力较强的银行能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下继续生存。”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严佳卉表示。

  “在量价协同度提升、资产质量运行平稳的推动下,料年内后续季度银行业绩表现有望延续逐季修复态势。”肖斐斐预计。

  净息差收窄幅度趋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收窄1bp,降幅较一季度的9bp显著回落。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为1.31%、1.55%、1.37%、1.58%,国有大行、股份行较一季度分别收窄2bp、1bp,城商行、农商行较一季度持平。

  王一峰表示,开年以来,贷款滚动重定价等因素拖累生息资产收益率明显走低。不过,二季度存款“降息”的积极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促使核心负债成本显著下降,有效缓解了息差收窄的压力。

  “后续看,货币政策层面为银行维稳息差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王一峰预计,年内商业银行净息差或稳于1.4%附近。

  严佳卉预计,2025年息差降幅或收窄至10bp左右,2026年降幅进一步收窄。

  风险改善趋势延续

  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量率“双降”。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2bp。此外,关注贷款率为2.17%,较上季末下降1bp。

  从不同机构类别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1%、1.22%、1.76%、2.77%,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1bp、1bp、3bp、9bp。

  “现阶段,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维持低位,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但是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王一峰表示。

  在风险抵御能力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近7.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26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11.97%,较一季度末上升3.84pct。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